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追“本”溯源谈作文教学

  • 投稿Fan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362次
  • 评分4
  • 74
  • 0

毛 菊

作文教学难,是每个老师都慨叹的问题,但如果我们勇于探索,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注意学生思维、情感、知识积累、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那么,学生呈献给我们的必是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过于重视学生“作文素材库”的积累与充实,而忽视了对课文的品鉴与吸收。每一篇课文在立意、构思、语言表达、情感体现都有独到之处,这些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是极为重要的。如果素材是一粒“珍珠”,那么情感、布篇谋局就是串珍珠的线。一篇作文光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好的布局与真实的情感融入,那作文就没有灵魂。

实践表明,多数阅卷老师更喜欢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是为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知识迁移。教学过程中,包括中考复习中要教给学生把教材读薄,再把教材读厚的方法,从每天所学的课本中深入挖掘,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教材。不必为了盲目追求“创新”及“标新立异”,而舍弃教材资源,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素材。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科书,须知“教材”也是作文材料“无尽藏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作为老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首先,一如既往地抓好朗读教学,只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其次,在教学课文的同时有意识地多进行布局谋篇和段落层次的训练,虽然分段和分层已经不作为了考试内容,但要想让学生写出段落分明、条理清晰的作文,不做这项训练恐怕不好做到。另外,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并进一步体会好词好句的用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注意延伸课文内涵,抒写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无论是写作方法、层次结构,还是语言表达,都很有特色。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学习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达到形似“课文”,而后能够通过领悟将自己的生活中的所思所悟融入到写作过程中从而达到神似,一直是我作文教学的宗旨。所以在阅读欣赏课上,我对训练点的选择一直持审慎的态度,主要从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立意、模仿课文构思、模仿课文语言表达、模仿课文内容”等四个方面着手,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由于有教材当“向导”,就降低了学生遣词造句、布篇谋局的难度,学生乐写,会写。

第三,培养学生模仿原作者的语言风格。有时可以将书中某段段文字直接引入自己的文章之中,或是将这种描写的笔墨用于其他景物之上,让文章散发出经典的韵味。我相信,仿写文章,加强片段训练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第四,培养学生迁移表达技巧,描述生活中相关素材。

学生怕作文的原因之二——胸有丘壑,但千言万语不知从何着手。不少课文在表达技巧、结构安排、布篇谋局等方面,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一定要分外珍惜,学以致用。有课文做镜子,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然,巧借文本,随文练笔,要精心选好读写结合点,训练要适时适度。课本上的文章虽然经过了反复筛选,可算得上是精品。但是,有些大家的文章其构篇谋局的章法学生很难以掌握,这类文章只是让学生欣赏、理解、感悟就可以了,大可不必拔高要求,让学生“写”而生畏。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写作质量,首先要精心选好读写结合点,只有适合学生,学生才仿得来,仿得有兴趣,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除此之外,读写结合还有很多点可选择,比如根据课文“续编故事”,根据文章空白点展开想象,丰满情景;比如转换人称或角度进行改写;或者改变体裁,像“古诗改成故事”,“诗歌改成散文”等……总之,“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在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挤”进写的训练,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相信得的多了,连在一起,一定会形成气候,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