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晶
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完美统一的中学语文课堂不能让学生获得生命成长的体验,因而不能渗透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建立“学伴互补”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间灵活运用“倾听”、“质疑”等方式进行互动,才能让学生学会个性化学习,进而达到进行主动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每节语文课上都有“新的自我”的发现;同时,教师也能获得新的精神体验,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升华。
一、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众所周知,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事实上,很多中学语文课堂在实施语文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或者只偏向于工具性,即只注重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或者更多的情况是“统一”两个字的缺失,即把情感目标孤立地安放于认知目标之外,把它从语文课堂的整体构架中割裂出来,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达成情感目标而特意设立一些独立的环节。此类课堂都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种片面的畸形的发展对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生命成长的体验,确立正确、完整的生命价值取向不仅无利而且还有害,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究其实质,此类课堂都忽视了生命教育这一核心理念。
二、渗透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改善中学语文课堂的必然要求
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使每一个生命都远离威胁和危险,使每一个生命受到应有的敬畏和关爱,使每一个生命的价值都得到有效的实现、发展和提升,其目标是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完美人生。
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师生共同获益,改善和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实现生命教育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干预,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人格成长和生命发展的催进力量,使语文课堂成为生命化的情意世界。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教师“教书”的地方。课堂上只有教而没有学,原本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就必然会异化为役使学生强迫自己的生命成长服从枯燥无味的知识接受的填鸭场。即使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也是形同虚设,徒有空名而已。如此,语文课堂也就失去了丰富的情感和勃发的生机。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不断获得生命体验,满足自我精神世界的成长的课堂。从这点上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维目标的达成不一定要与教师的预设完全一致。事实上,每个学生个人的收获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可以相仿、相关,甚至是相异。教师只要从整体上主导,杜绝学生的思维走向片面、畸形即可。学生在每堂课中不断完善自己独立的人格体系,精神世界,形成个人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成长的过程。
三、让中学语文课堂处处渗透生命教育必须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一直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情感、理念、思想交流的过程,这是语文课堂最重要的特色。但是现有的师生关系大多是一种单向状态。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使课堂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低质上升到优质的必然要求。
(一)现有的师生关系类型
新课改后的中学语文课堂已经转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师教生学”的课堂关系,倡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但是主动性学习实际上还是个空洞的词语,很多教师只是把主动性学习当作分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果还是得出一个教师预期的答案。主动学习从学生的学习状态论起可以分为自发性、自觉性和自主性三个层次。
1.自发性学习
学生只是处于好孩子阶段,仍为传统意义上的师教生学关系,只是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的欲望与冲动。但是教师的理念仍沿袭传统的“教”与“学”的师生关系。因此,虽然学生有发展的需求,但师生间只能维系传统的教学关系,更不用说在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了。
2.自觉性学习
学生能提出学习的想法和建议,但是大多情况下,学生没有机会表达和展现出来,教师仍然采用自己的预定环节、预定目标去要求学生,学生也就只能在教师的预设、约束下进行学习,自身张扬的学习个性容易遭扼杀,独特的情感体验容易被忽视。此时教师仍按照预定的目标教,学生仍跟着教师预定的环节走,师生关系本质上仍为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
3.自主性学习
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了,其课堂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期间起到“助推”作用的教师,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已是新课改后的大方向,并且实施下来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关系的效果要好得多,师生关系也已经变成“主导与主体”关系。但是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课堂学习的内容、交流合作探究的问题等都是由教师预先设置准备的,学生的主体意识只能体现在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见解上,完全不能体会、掌控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学生仍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价值的体验与生命成长的满足。
在这三种师生关系下的学生学习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性学习,都不能让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感受。因此,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进而建立“学伴”型师生关系
主动性学习的精髓是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指学生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及时选择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个体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创造、表现和发展自我。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可以朝着下面四个‘个性化’去学习:个性化的内容、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情感、个性化的技巧。这一步是要体现‘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1]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性学习,才会迸发生命教育的活力。
每节语文课都应该是学生“新的自我”发现的过程,他们在与教师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过程中,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充实,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获得上课的满足感,人格发展的独立性。而要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个性化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最终达到自主掌握并提升能力的效果,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能接纳每个同学的不完善、不成熟的意见,支持新产生的思维火花,宽容错误的理解、想法。此时,教师就要与学生保持一种“学伴”关系,教师要努力“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2]在“学伴型”师生关系下,教师与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而达到共同解决学习问题的目的。
(三)实现新型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教学相长的“互补”关系
上文所说的“学伴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之于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伴你学”或者“助你学”的同伴角色,更应该是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相应发展的主体,师生构成“互补”,做到教学相长,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学伴互补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生命在共同的互动、交流、碰撞中不断有了新的生成元素:学生在充分进行的个性化学习中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生命关怀,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体系,进而学会感悟自我生命的价值意义;教师也能得到职业的快乐与尊严,不再受到既定教学步骤、教学方式的束缚,从中也能获得新的精神体验,达到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最终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升华。
要实现教学相长的“互补”关系,师生间必须拥有充足的空间进行课堂互动,这种互动区别于传统课堂上一问一答式的互动模式,而必须通过师生、生生互相倾听、互相质疑等方式进行。
1.倾听
课堂上的互相倾听是师生间互相尊重的体现,也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后有了自我体验,教师如果能及时成为一名倾听者,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倾吐自己的思想,或者努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把自身的感受勇敢表达出来。作为倾听者的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发生情感与认识上的共鸣,让该学生体会到表达的愉悦感以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通过交流被人认同的满足感、幸福感。这时候产生的愉悦、满足和幸福感能让学生继续延续这种表达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去除顾虑,获得自信,从而在心灵需求方面获得生命教育的渗透。同样的,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获得的体会感受也要及时向学生或者学习小组成员表达出来,教师也在享受人格成长的幸福,而此时的表达不会让学生产生“教师在居高临下灌输”的感觉,相反会觉得这是“学伴”间的互相交流,这样便获得了互补的双赢效果。
2.质疑
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情感体验,个性发展的生命教育理念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生命价值的各个方面都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提升,而可持续的发展和提升必须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前提。“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质疑是问难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3]因学生与教师的年龄结构、成长环境、知识结构、认知理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期待视野”,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去感受文学作品,同时教师也应该以“同伴”的身份与学生相互质疑。当学生发现自己对文本的认知与文本传达的内容有差异,或者发现自身的实际体验与其他学生或老师的体验有所差别时,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大胆质疑。学生与学生间的质疑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教师与学生间的质疑会引导学生重组思维结构,最终让他们往更深一层次方面进行创新性思维,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也能获得相应的完善,与学生同时进步,在学伴互补的关系中不断生成新的自我。
综上所述,师生间若能灵活运用相互倾听、相互质疑等方式建立起新型的“学伴互补”型师生关系,就能保证学生真正进行个性化学习,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升华。如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本文系南通市级课题《以生命教育核心理念改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注释:
[1]郑逸农.换一种方式教语文[J].语文学习,2014,(1):18.
[2]王军.语文课程的生命教育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3]宋运来.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3.
(金晶 江苏省海门中学 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