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浅析思路梳理教学的运用及对策

  • 投稿傲慢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84次
  • 评分4
  • 73
  • 0

◎卢增希

思路梳理是高中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一点,读不懂文章,理不清思路,就别谈赏析文本。思路梳理是学生对一篇文章由陌生到了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调动己有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研究思路梳理教学活动的设计、教法,并在平常教学中不断训练,才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梳理能力。

一、思路梳理教学中师生的活动

教师要找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定位。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不能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来代替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案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思考方式,在一些疑难问题突破时不能“讲解式引导”,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由小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由班内讨论,仍无法解决,教师可补充类似知识引导,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直接经验,这些经验积累不可能由讲解、呈现答案带来。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对文本梳理的能力,“备”足学生。备课时应充分认识不同层次学生间差异,设计活动面向普通学生,从段落梳理到全文梳理,循序渐进。具体操作时以标画重点词句为练习重点。要求每位学生根据中心句梳理行文思路进行提高练习,提升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方法总结。每位作者有自己思考方式和写作特点,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结构方式和情感蕴含,在具体教学一篇文本时,结构、行文思路、表达情感方式都不可复制到其他文本中,教学中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促成学生间交流,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引导学生“按图索骥”在阅读中形成自己阅读方法、锻炼阅读能力。真正读懂不同风格的文本,真正体味作者写作意图和深层情感。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参与。课堂上学生要明确教学要求、达成的目标,积极思考,梳理文本。教师在预设活动时考虑到学生间交流的巨大作用,安排相应教学环节,学生在讨论时要积极主动发言,努力印证自己的结果,在辩论过程中得到统一答案,学生易于接受,对于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分析问题的新想法和不同观点,也能做到自我总结。如在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过程时,学生依握文本不断补充作者不同阶段情感,比起自己梳理更快捷、全面。

二、思路梳理教学的实用方法——“整体—局部—细节”阅读法

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对词句的理解赏析教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全文的思想情感主旨解读。这种由点到面、注重局部到整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总是被动的片段式的理解,在多角度分析作者情感时只会单点分析,导致对文本理解不全面,教学效果不佳。结合实际教学,笔者设计了“整体—局部—细节”思路梳理阅读法,具体按以下几步来操作:先从文题入手了解相应信息、预判文本内容;然后整篇通读明确“文本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多数学生可以轻易完成简单问题,了解全文写作对象;再要求画出每段中心句、重点词语,让学生对文本的结构进行解析,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知道每一个局部的写作重点,简单感受到作者情感,对作品再次从整体加深印象;最后借助阅读来分析句中某一字词渗透出来的情感,品味作者在不同细节蕴含的多种情感。这种由整体到细节、由大到小的阅读方法,是在梳理思路基础上得出主旨情感态度,再延伸到细节情感差异体会,理顺阅读和理解主次关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保证学生思考方向正确,利于教学。

如教学林清玄《可以预约的雪》,学生解题为冬季的雪可以预约、每到冬季都会到来,初读课文后学生马上把文本解释为秋天的菅芒花和冬季的雪一样可以预约,人的生命不能预约。从整体明确作者由菅芒花的可以预约联想到人的生命不能预约的写作内容。第二次阅读时根据文本语段较短的特点把标画中心句改为用原文语句概括每段内容,学生分组合作标画词语后很主动划分段落:(1-4)写朋友约他去看菅芒花,点题;(5-11)由花写到看花的人,谈人世的变幻无常和不可预约性;(12-22)谈人生的变与不变并阐发作者的观点和立场;(23)作者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起点和终点都在菅芒花,前后呼应,成为一体。理顺了作者行文思路,由菅芒花的按时到来联想人生的“常”与“变”,思考生命如何应对“常”与“变”,提出维持美好的心、欣赏的心,保持对生命的希望,才能对文章深情有更深认识。最后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困局”、“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蜿蜒了”时,学生很容易会想到人们渴望不变却又不能不变的无奈、惶恐和畏惧,作者由美景和内心美好回忆重叠,寻找到面对人生的秋冬时心灵解脱的释然和豁达。这些重点突破,以往教学靠讲解,现在由学生主动得出,得益于由整体到细节的阅读方法。

三、思路梳理在教学中应用

高中阶段现代文教学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在日常教学中抓住这两类文本,夯实思路梳理方法,促进对文章主旨、情感理解,并在进行其他文本教学时进行迁移借鉴,才能达到触类旁通。

在散文教学中,首先要看文题找文眼。文题是一篇文章内容的概括,解析文题可以获得文本的写作内容、情感取向等诸多信息。在阅读中留意最能概括全文、连接文题的中心句。从而对全文写作对象、情感基调得到一个整体的了解。虽然了解不够全面,却符合了我们阅读习惯。然后画出每段中心句,把它们串联起来获得作者情感动态发展过程。根据中心句再梳理,把表达相同或相仿的句子放到一起,整篇文章被分为几部分就构成了行文脉络,这就是作者的行文思路。顺着这个方向,我们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情感,体悟出作者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深层思想。最后要在每段每句中寻找出优美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语句以形容词、动词为主,多出现在抒情、议论句中,是文章的末梢神经,具有最细腻的情感体验,认真的读,能够获得细微却饱含感染力的感动。至此完成对散文的阅读,在理清思路基础上厘清情感,学生阅读质量自然提高很多。

如教学《翡冷翠山居闲话》时先由文题入手得到在冷翠居住有感而写的信息,作者有何感受,初读课文在第5段得到“自然是本能够获得自由的书。”然后找出每段中心句:①翡冷翠美秀风景;②做客山中的妙处——自由;③游玩的自然自由;④漫游的快乐;⑤自然是一部自由伟大的书。得出作者行文思路由翡冷翠美景写到做客山中有妙处,那就是从自然这部书中获得自由——真正的自由。作者歌颂追求自由的写作目的就概括出来。最后品读第4段中的话,作者每句话都饱含着对自由向往和追求如现纸上,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小说教学时应抓住三要素,以此为切入点,多角度解读小说的主旨。三要素中最先关注人物,人物是小说事情发展变化主体,所有事件、情感都围绕人物,拿到一篇小说先找出人物,区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弄清人物间关系,然后把他们放到具体事件中观察他们的语言、动作、心理,分析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这种变化原因是什么,由具体一件事到几件事,通过情节发展、人物表现可以对全文有整体认识,完成了对小说的思路梳理。然后把人物和情节放到环境这一大背景中,让人物用自己的选择来诉说内心,对文本深层情感态度的解析迎刃而解。

(卢增希 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