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梅
“语商”这个概念是由著名演讲家李易真在2004年提出的。语商是指一个人的语言智慧与其年龄的商数,它体现一个人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地包括准确倾听、理解、分析语言的能力;恰当评价和表达的能力;运用语言促进思考、有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优化语言,以促进智力和情感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语商的训练还不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虽已深入人心,但真实的语文课堂依然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保持沉默如铁的状况。在今天“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已普遍认可,接近于问答练习的课堂师生交流模式因学生羞于发言,或懒于发言而显得机械生硬。我们疑惑学生的回答是那么贫乏、平淡、简短,没有深入思考,缺乏自己的经验;慨叹在学生的言语中没有展现出他该有的逻辑思维,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时间关系、功能关系及相互的制约性,没有个性的思考。要提高语商,就要让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直到说话确切、清楚、富有表现力。
一、多些办法练
学生主动积极课堂发言也需要训练,训练不是单纯的练习,更不是简单的重复操练。“百度百科”这样解释“训练”:“有意识地使受训者发生生理反应,从而改变受训者素质、能力的活动。和教育一样,训练也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我们要想些办法让学生站起来说,克服羞怯,积极思考,多次站起来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唯有这样有意识地设计质疑式课堂、讨论式课堂、表演式课堂……诱发学生思和说的欲望,同时我们还可以想些非自由的办法,给学生压力,促使学生站言说,改善课堂表达的慵懒之风,提高学生的语商。
办法一:竞争式课前演讲。每节课前三分钟安排学生主题化无稿演讲,每个人都必须参加,按学号顺序准备。要求一个星期前开始准备,上交演讲稿件,安排专人审核。展开课前演讲比赛机制,评选周冠军,月冠军,增加学期表演赛,优胜者们组团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在这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点评是必须的,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演讲内容和语言表现力以及形体风貌都有明显地提高。
办法二:奖励式发言机制。预设一个月之内,学生至少主动站起来发言2次,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疑惑,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者对同学老师呈现内容的评价等,教师和课代表课堂记录,没有达标者,在月末的时候奖励一篇字数在500到900字不等的作文,安排的写作话题是:1、我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主动发言,2、我所认识的很会说话的人,3、讲一个与说话艺术有关的故事,4、让语言为梦想插上翅膀。且不论这些话题的设置有多少的科学性,真实的目的是想借助写作的负重感来“逼迫”某些学生在课堂上能站起来说,站起来一次就有第二次,有了站起来发言的欲望和习惯,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就会增加,学生就会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思考,把思考和表达很好地结合起来,语言的训练更是思维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认识劳动或自然界的某条重要规律,有时需要几千次地去完成同一个劳动过程。”学生作为“变化中的人”(陶行知语),需要进行有意识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反复多次地在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的交流,在训练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商。
二、多些时间想
课堂上多给学生些时间想,“慢工出细活。”慢,让行动和思考走向纵深之处,慢是需要时间和力量的。课堂上的言说需要“想”作基础,想需要时间。言说意味着表达思想,阐述意义,语文课堂上的言说意味着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欣赏和评价,是其思考的结果。所以说会想才会说。想得清楚,就说得清楚;想得粗浅,就说得粗浅;想得丰富,就说得丰富;想得独特,就说得独特。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常感觉时间的紧迫,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独立思考,同伴交流,然后表达。
某教师在上《半张纸》时在理顺了文中主人公两年的情感经历之后,让学生思考:主人公经历了半张纸上的回忆后未消极下去,相反表现出了尊重和直面现实的生活态度,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揣摩他的心理活动。教师没有给学生时间思考就直接让学生展示。学生讲得疙疙瘩瘩,模糊混乱,听得老师很焦急,于是施教老师就马上用PPT展示:人活着必遭蹂躏,天堂和地狱在他看来并不是虚无不存在,而是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兑现。当我们欢乐的时候,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当我们痛苦时,我们就在地狱。但谁又能说痛苦不是另一种欢乐呢-----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然后就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探讨。
笔者以为上课的老师太急了,急在想把课堂的时间都抓在自己的手里,“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很少的时间。”(转引自马卡连柯曾《语文教学艺术论》P140广西教育出版社)教师要安排时间,其总的认识方向要把握好:课堂时间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而且课堂时间的大部分应该被学生所用。又从阅读教学的常理来看,对于文本的理解是要在语言的品味,语段的反复吟咏之后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才能整理出自己的思考,形成合逻辑的语言展示,没有时间就没有思考和陈述的机会。所以要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首先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保证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三、多些指导引
要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言说,教师不仅需要创设情境来诱导学生参与交流,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必要的点评,鼓励学生勇敢地暴露自己的思维缺陷,呈现自己思考的路径,展现语言表达的逻辑和表现力的优缺点,同时更需有效的引导,借助问题和补充资料,给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帮助实现思维转换。
某教师在上事物联想的作文课的时候,在引导学生格物致知的方法来解读珍珠之后,又来解读沙子。他先提出由沙子你会想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呈现与沙子有关的四字成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沙子和这些成语有何联系。分别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PPT)———沙子:个体和集体、坚硬和柔软、强大与渺小、团结与分裂、低贱与贵重……
生1:一粒沙子虽然很小,似乎用处也不大;可是,许多沙子聚集在一起就能干出大事情来,如可以盖楼房、筑路。生:一粒沙子是坚硬的,可是许多沙子聚集在一起,就能组成柔软的沙滩。
生2:一粒沙子是渺小的,可是让长途跋涉的旅人驻足不前的,许多时候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他鞋子里面的一粒沙子;无数细的沙子汇集在一起,还会形成沙漠、沙尘暴,危害人类。
生3:沙子用水泥凝结在一起很坚固,可一旦分开就会成为不堪一击的一盘散沙;我们应该团结起来,我们的集体不能像那样的沙子!
生4:沙子虽然看起来很平凡、也不值钱,可是,贵重的金子却隐藏在里面,只要人们耐心地“披沙拣砾”就能从中淘出黄金;一粒不起眼的沙子如果有机会进到了蚌壳里,经过磨砺也可变成珍贵的珠……
学生的思维被一次次地激活,他们的表达结合了教师的提示,联系生活的经验,真实而不失激情,生成了一些写作的素材,拥有了某种表达的成就感,但这样的思考还留在表面,方法的运用还显生硬、单向。教师又用小文篇赵文宏的《公民导刊》对珍珠式人生的赞赏把学生的思考引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然后补充纪伯伦、沙白、贾平凹对沙子与珍珠关系的议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生命,又引用鲁黎、冰心和比尔·盖茨的名言促使学生沉思生命价值的实现条件。学生的思考由此进入层递式的纵向发展,课堂的发言也更有深沉丰富的内涵:
生5:要耐得住黑暗、寂寞,要不断地锻造自己的实力,努力寻找成功的机遇……
生6:做人就应该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尽最大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只要肯埋头苦干,即使是沙子也有希望成为珍珠!
生7:如果做不成珍珠,那就做沙子好了。好高骛远常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这位教师运用问题和资料补充,给学生搭建了思维的桥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思维的火花和精彩的表达相互碰撞激活,形成一个思维场,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之中学会方法,也在此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多借助一些可行的办法,促使学生的思维或横向发散,或纵向深入,那么课堂的发言自然也就更有思想的色彩,更有自由、灵活、个性化的表达。
(张 梅 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 3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