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影视语文教学方法谈

  • 投稿路人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19次
  • 评分4
  • 72
  • 0

◎钱 敏

影视审美素质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过程,并不是双峰对峙,两水分流的,而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一般而言,大部分影片与教材内容并不完全一致,而影片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教师要以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为准,尽量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服务教学的影片片段。

利用影视的声光画冲击欣赏者的视听感受,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力。把影视引进语文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感染、艺术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去打动学生心灵,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内化。《巴黎圣母院》中的吉普赛姑娘艾丝梅拉达,在跳舞的时候穿鲜红色长裙,恋爱的时候穿鹅黄色长裙,上绞刑架时穿白色长裙,三种不同的色调,完全与人物性格吻合,使学生在和谐又富有个性的色彩中深深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内涵;影片<<钢琴师的情人>>中,哑女被嫁入殖民者的孤岛上,由于路途遥远且艰难,她不得不抛下她唯一的感情寄托——钢琴.当哑女站在山头回望海滩上她孤零零的钢琴时,悠扬的古典钢琴曲在空旷的海天响起,而观众听见的分明是从哑女的心底响起乐曲。她不曾说一句话,可回荡的钢琴乐曲使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她内心丰富的情感;《城南旧事》的结尾,摄影机缓缓拉开,天空中哀鸣的暮鸦,黑色的洋车、灰色和白色构成的人物服装以及红黄相杂的秋叶、“长亭外,古道边……”那首凄凉的音乐,所有这一切浑然一体,那种浓浓的忧伤、哀婉的离愁别恨深切地感染着学生,“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刻骨情怀令他们终身难忘。

将小说的原本与改编的电影进行比较欣赏,培养鉴别能力。比较教学法能更多地发挥影视语文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比如,高中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目的内容被搬上影视银屏,像《边城》、《红楼梦》、《辛德勒的名单》等。教师可在Authorware中或在PowerPoint中,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片片段和课文的文字表述内容一同引入,将视觉形象同语言形象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既可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又可让学生领会影视文学与语言文学各自长处与不足。语言有语言的特征,其模糊性和多元性的表达效果使之不同于影视艺术。小说中的鲁达决不会是影视中的鲁达,再好的影视片都不能完全图解阐释得出他打镇关西的那三拳的无穷精妙之处。比较教学更能让学生明白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例如研读《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精彩片段:“刘姥姥使尽浑身解数逗笑了在场的上上下下,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研读时放映电影片段,比较影片中这一段人物的表演与原作中对人物形象刻划的相同及不同处,进一步指导学生品读语言精妙之处,把握人物性格。再如小说《祝福》对祥林嫂有三次不同的外貌描写,作者对其头饰、穿着、脸色、模样、手脚和眼神都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相对于电影而言,课文对人物的刻画更为细致传神。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成功之处,就先让他们从文中找出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并比较三次外貌描写的异同,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随后,让学生“有意注意”地观看影片中表现人物外貌的镜头,进而比较小说与电影的肖像描写的异同以及肖像描写对展现人物精神面貌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这样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影视阅读与文本阅读各自的优势。

语文教学要善于通过品味影视作品的细节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在描写手段上相似最多的是细节描写、语言描写。文学作品在描写细节时,往往借助于叙述人或某个人物的视角,而影视艺术的镜头,便是影视艺术欣赏者的视角。这样,品味影视艺术的细节更和品味文学艺术的细节是相通的,品味影视艺术的语言和品味文学艺术的语言也是相通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人为电影中生离死别的场面而流泪,但是另外一些人却觉得这些只是电影情节中的片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反而对某景物的一个特写,某角色的一个动作点头不已。这两种人中,显然是后一种人的鉴赏程度比较高。前一种人只被动地着眼于故事,看到生离死别,设身处地一想,就禁不住掉下泪来。后一种人却着眼于艺术,他们看出一个特写、一个动作对于全部电影所增加的效果。”叶老所表扬的后一种人,显然就是有艺术鉴赏能力的人。课堂引入影视欣赏,让学生“有意注意”地观看影片中具有表现力的镜头,进而比较小说与电影的异同以及对展现人物精神面貌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落实了课文的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钱 敏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