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芬芳
总书记今年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强调,“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而当今社会,网络如此发达,诱惑如此繁多,如何让学生热爱学习呢?特别是在高考改革呼声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面对语文高考分值有可能增到180分的改革,笔者认为,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应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若说语文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此时此刻正在思考的自己犹如在海边行走的游客,期盼着能在踏浪的过程中检到美丽的贝壳,为语文教育家园的建设出一点力,这正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洪宗礼先生说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感情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的组成部分。母语不仅养育了我们,更赋予我们的工作和生命以价值、意义和诗意,这是语文教师这一职业的力量与魅力的不竭源泉。”[1]可见,语文教育本质上一种母语教育,引导学生亲近母语、学习与运用母语、弘扬母语、捍卫母语是语文教师的天职。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学生从小就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到高二,他们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学习已有十年。相对小学生来说,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更大的知识量,还有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中学教授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呢?20世纪90年代初,语文教学界曾经提出淡化语法教学的观点,语言知识也随之淡出语文教学的范畴。而福建师范大学朱玲教授认为,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将自己的认识从感觉层面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专业知识去审视语言现象。因此,在这方面,语文教师应该有认识方法上的根本改变,正确而及时地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的本质,从而获得学习语言文字根源性的动力。语言文字知识主要分为五大板块: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它贯穿于中学语文课本的所有篇目,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所有环节。
一、语音板块——指导正音,探求根由
语音板块主要解决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除了通过正音指导学生说好普通话外,对学生的话语毛病不能简单地评价为“错误”,而要结合语言理论具体指导。如学生吐字不清时,要能认识到学生是否把某些字的声母或韵母“吃掉”,还是因为语速过快导致字词无法清楚发音。又如有些学生较腼腆,不敢大声说话,甚至说话前磨蹭时间太长,那么就要提醒学生,说话的目的是要让对方听见,要考虑自己是否为对方提供了接收前提,否则作为表达者,你的交际效果如何得到?而磨蹭的时间长,表明学生思维活动可能不够积极,要建议学生多做思维训练。此外,也应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语拼音,特别是要注意区别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的区别,这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起点。
二、文字板块——认识表意,了解文化
在文字板块,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查找工具书的能力,同小学相比,识字不再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中学阶段,汉字的教学不应仅限于让学生认、读、写,更应让学生认识到表意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蕴涵。不仅如此,中学生已开始接触外语,可让学生体会表意汉字与表音英文之间的差异。例如,要表达“鸳鸯”时,首先通过直观法加深对这一字形的记忆,借助以下图画来显示,形象,可感,美观,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汉字可以写成一幅画,如此之神奇,如此之绝美,这便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象形字。直观体会后,老师可向学生讲“鸳鸯”的典故、文学意义等,借助表意让学生深层次理解该词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探索汉字魅力的兴趣。
三、词汇板块——注意语境,突出义素
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有非常丰富的词汇。而中学词汇的教学要突破小学阶段在认读和写作方面被动接受的状况,从社会文化和语言的结合部分了解词汇。此外,词汇的语义分析在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概念时非常重要。面对一个概念,我们要把握它在一般语境和特殊语境中的语义差别,在现实语境中这一概念的语义重心突出了哪些义素,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玩味词义的兴趣,发现词汇学习的规律。
四、语法板块——必要解释,关注新词
虽然中学语文曾经淡化语法知识教学,不过教师还是有必要稍微介绍一下主要的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语言规范。教学时力求简明,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现有的语法体系在面临语言发展时的解释力已有不足。比如,本来是一些形容词的语词,现在使用范围拓宽了,“亲”本来大部分作为形容词解释,但现在变成人称代词“你”的代称了。这说明言语活动是人的个体交往活动,是对社会语言系统的个性化演绎。因此,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现阶段所学的汉语语法知识其实并不能充分说明所有的汉语语言现象,对于一些最新流行的新词新语,我们要与时俱进,玩味语言的衍生魅力,不能拘泥于语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五、修辞板块——微观剖析,宏观建构
如果说语言没有句法上的毛病是最基本的表达要求,那么说得好不好就涉及到修辞问题。只要在言语表达时进行了选择,即选择这样说而不那样说,其实就已运用了修辞,而修辞格的使用只是修辞活动的一种。
谭学纯、朱玲的《广义修辞学》则进一步把修辞分为“修辞功能三个层面”和“修辞活动的两个主体”。[2]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文本建构方式及参与人的精神建构这三大功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进行渗透。特别是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即运用在篇章结构、文本建构及文体建构中的修辞策略,这是超句级的、把文本或文体视为各部分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的修辞研究方法。如引导学生探究《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内部结构、在全书中的作用、小说人物的出场叙述等。这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而不是一味灌输课文的中心思想、性格特征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选择性地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辞格外,也要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修辞分析,并且兼顾表达和接受主体,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本的修辞策略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对语言背后的修辞产生更大的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时,应强调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科学性等特点决定的,也是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根本所在。此外,当我们直面文本时,更应对文本进行微观解读,抓住文本的关键词、修辞结构等,反复追问,抓住文与心的契合点,从引导学生感悟、体味原生态的语言文字的细部入手,培育学生的文字感受运用能力,形成思考的习惯。尽量让学生把学习语文当做精神享受之旅,让他们怀着十足的好奇心,走进语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语文的无限魅力。
注释:
[1]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01).
[2]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06).
(杨芬芳 福建漳州八中 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