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
目前,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知识孤陋寡闻,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幼稚和浅薄,人文精神缺乏。高职学生缺乏人文素质造成的最大后果是缺乏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文素质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教育的要求。
为此,应从学生发展、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人文建设的策略,使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以新的理念开拓新的研究视野。根据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通过教学改革,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教育观、建立人文陶冶的高职语文教学观、创新人文教学方法,加强人文教育建设,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教育观
笔者认为高职生的大学语文不仅包括从小学到中学便开始接触到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也包括如自传、传记、回忆录、应用文等广泛纪实性、应用性的文字文本。大学语文的改革和实践,就是试图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聪明才智,让他们了解、思考和批判继承中华文化,汲取刻苦勤奋、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教育观就是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语文课程中“人文”的地位,主张教师以学生的需要为其存在的基础,在教育目标和目的上力求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性和美好的精神生活。语文课程的人文营养应促使青年学生茁壮成长,教师不应将学生的注意力仅仅集中在知识、技术或技能等内容的学习上,应该让学生有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对作品的批判力,使他们能经常思考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境遇,学会理解人、团结人,与人和谐相处。
二、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着眼点修订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是有关语文课程编制和教学活动的准则,它是编写教材的依据,进行教学的依据,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因此,修订教学大纲成为大学语文教改的重要任务。
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着眼点修订教学大纲,应在大纲中强调:将教材、课件及作品选作为中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注重文学欣赏与专业需求的有机衔接,在内容结构上考虑不同专业的个性需求而增设职业模块,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创作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评价和成绩评定方面注重个性化、即时化,课程考核突出形成性考核,重在把握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讨论发言与练笔习作的表现和质量等项目。期末考试主要采取开卷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审美判断能力,要求学生在熟悉文学创作及欣赏的基本理论以及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考卷提供的作品,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
三、转换教学思路,开拓教学内容
修订后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富含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目前多数高职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的特点,我们在进入新的教学内容之前,结合学生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部分进行再分析,引导其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跳出文学本身的框架,不以把文学自身的魅力展现给学生作为最终目的,而是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取其精华,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课堂教学中引入对社会热点问题、热点人物、社会现象等的探讨,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
学好大学语文,还应与社会、生存环境这个“大课堂”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为进一步开拓教学内容,我们走进“校园及社会大课堂”,拓宽教育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实施开放性教学。例如在学校、系院举办的文化艺术节中,指导学生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手抄报比赛、朗诵比赛等赛事,把大学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参与学生的社团活动,指导征文比赛,组建网上语文QQ群、QQ空间,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课堂教学内容延至网络。
四、革新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革新备课与授课形式
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观不仅体现在以学生个人特征和发展需要为根本来实施教学上,也应体现在发挥教师个人所长来组织展开教学上。我们根据教师个人专业特长分工备课,再通过集体合作达成共识,作为统一范式在所有开课班级通行。同时充分尊重教师个性,鼓励教师通过相互学习汲取教学经验,结合本人的专业方向和科研体会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相对应的是授课形式既有教师单独教授,也有教师协作开展专题讲座;既有传统黑板粉笔教学,也有运用电子课件、网络资源的教学。
(二)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观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而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无疑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本应是一种动态和活跃的教学,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显然是不够的。为此,我们改变传统“满堂灌”教法,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
情境法:教师教学中朗诵经典文学作品时声情并茂,分析欣赏文学作品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用对文学的热情感染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比较法:在内容上,将中国古代优秀文学遗产之中的人文精神与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贯通,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上,讲解古代作家创作的艺术手法之后,引征今人继承这一传统,采用这种艺术手法创作成功的例证,让古今融为一体。同时分析古今中外不同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的视角、风格及价值有什么不同,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觉做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合作学习: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学习之中,有师生齐诵诗词,有课堂提问与回答,有大胆质疑与激烈辩论,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同时引导兴趣专长比较接近的学生合作学习,他们或朗诵诗歌或表演课本剧或编写简报。
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地使用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素材,声像并举、图文并茂、动静相交,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声情并茂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声音图象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景与氛围。并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向学生介绍互联网上有关大学语文网络课程的网站网址,介绍语言文学类网站的有关资源。
(三)革新教学评价
传统的大学语文的教学评价往往依赖于期末考试的一锤定音,而期末考试又往往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采用闭卷的形式,就必须给学生勾划重点,否则会有很多学生不及格;采用开卷的形式,学生容易过关而轻视平时学习。我们在以人文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着手革新大学语文教学评价,评价既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在评价中突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课程考核突出形成性考核,将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原先占综合成绩的20%提高到40%,重在把握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个性化、即时化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讨论发言与练笔习作的表现和质量等项目。期末考试采取全校统一试卷形式,又体现了评价的整体性,方便对比不同专业、班级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以利于因材施教。期末考试主要采取开卷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审美判断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
总之,革新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实施过程,即在教学上由“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方法,转为课题组集体备课、开设专题讲座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纯文学欣赏转为注重从文学中观照人文精神的讲授;由教师“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注重教学互动;由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到启发式、讨论式、作品吟诵式等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网上。在教学评价上注意学生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结合,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五、结语
大学语文教改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更新教育理念、整合开拓教学内容、革新教学过程、建设教学资源上有较大突破。但是因为时间和认知上的限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探究、解决。例如教材建设仍需加强,在教材的时代性、专业应用性方面还有待提升;课程建设思路需进一步开阔,要将“大语文”的概念贯穿始终,拓宽教育渠道,实施开放性教学;网络教学环境需加强建设及充分利用,尽快将语文课程资源上网,促成师生网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本论文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项目编号:12SEW—Y—043)
参考文献:
[1]黄玲青.“六位一体”课程模式下的高职语文教学[J].改革教育与职业,2008,(10).
[2]蒋留生.构建符合现代职教要求的语文课程———关于《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3]陈传万.大学语文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6).
[4]郭永朝.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设大学语文课程[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朱玲.谈大学语文的定位[J].中国青年学院学报,2005,(5).
[6]侯景娟.文学经典阅读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2,(3).
(张红梅 江苏省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2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