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如何诱导中学生具有“发表欲”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20次
  • 评分4
  • 76
  • 0

◎杨陈华

语文教师讲作文,一般都喜好采用报刊杂志上的精美文章作范例,读给学生听,进行一番赏析评论后,就让学生进行仿写。学生认为,凡是能上报刊杂志的文章,都是好作文。于是,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出佳文,送报社,发杂志,盼发表。一个班如有一篇习作发表,全班都会欢呼雀跃,为之庆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胜利的喜悦,谁都憧憬,谁都是想品尝一下的。甚至,有的学生的作文写得很不像样子,非要向老师上报,有的还让老师把作文投到报社去。这都表明学生具有强烈的发表欲望。这种发表欲不仅给教师表达了一个迫切的愿望,而且为教师上好作文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喜欢优秀学生的作文,对中间状态或写得不好的文章,往往轻视、淡化、不注意,这种教学态度,却恰恰阻遏了学生的写作欲。教育家魏书生的大面积丰收教学法,为写作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扬长避短,激发“想”字

魏书生先生认为:“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方法、措施。”叶圣陶也告诫我们说“顺着自然地途径”“着手训练”。笔者认为,“对症下药”、“顺着自然”,就是说做事要抓特质,要合乎规律。教书也一样,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辅资料少,学生的学习底子差,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不会高了。教师上作文课,一般是给他们选读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通过示范感化,他们有了写出好文章的冲动乃至投稿的想法,可是,他们往往连书信、便条等都写不好,于是不免悲观失望起来。怎么办?笔者就决定,采用扬长避短法,去发现他们的长处、表扬他们的优点。叶圣陶说得好:“消极方面不加阻遏,积极方面随时诱导,使学生胸中的积储尽量拿出来,化为文字,写在纸上。”但教师的感情达不到一定深度,工作达不到学生要求的地步,让学生把“胸中的积储拿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笔者努力去和学生融合,发现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也要进行表扬,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真正看到光明。这一招真有效。学生学习情绪很快高涨起来。比如一女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巧妙地用了一句比喻,增加了文章的生动形象,笔者马上在课堂上表扬了她,这样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褒奖的学生,兴奋极了。此后,她每写一篇,都送笔者批阅。于是,接触学生的机会多了,指导也更及时了,笔者就趁热打铁,对提出学生写日记和周记的要求,班里很快形成了个个写文章、人人想发表的氛围。

二、因势利导,激发“热”字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一次成功常会导致另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犹如一个小小的火苗,常常“在扩大着光明地方的界限,或者在原野中增加光亮的中心”。成功象征着光明和胜利。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微小的“成功”之火,及时鼓励诱导,以便为“另一次成功”铺路。这位女生同学所用的一句比喻,是她认真观察事物后通过联想的结果。于是笔者抓住这一点,从表扬她的作文入手,教育学生如何确定观察对象和角度,如何全面、细微地观察事物的整体和局部,既观察事物的静态,又观察事物的动态,力求形象、生动、明晰。让学生去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义。笔者还亲自和学生一起去观察所写的人和事,并作实践诱导。就这样学生还是没有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叶圣陶说:“写作是一种技术。”技能上不去,文章很难写好。笔者便帮他们查原因,做修改,并找同类范作读给他们听,告诉他们要带着目的去观察人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甚至连一个细节也不能放过,还要注意小中见大,善于发现平淡材料中的闪光因素,从普通人身上发现优秀品质。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学习实践,学生终于明白了写作文不但有热情,还必须有真情实感,讲求写作方法。

三、耕耘不辍,“欲望达到”

“写作基于阅读。”“熟读各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谏言的完美。”认真阅读典范之作助推写作练习,如果阅读得其道,对写作有“极大帮助”。在写作教学中,笔者就专门设了写作阅读窗口,还特地为学生选购了像《青春之歌》、《草房子》、《中外名著简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等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几十种中外名著,以及十几种与写作有关的报纸杂志,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并规定了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和妙文摘抄制度。这样学生积储了大量素材,并从书籍中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耕耘不辍而写作日进。“一次成功”冲决了“千里长堤”。学生的写作欲日涨。文章写了不少,投出的也不少,但总不见发表,这如冷水浇在学生的头上。笔者抓住时机,给学生讲胡万春的故事:“世上没有一个作家是第一次投稿就投准的。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胡万春投稿200次一篇文章未发表,可他不灰心不气馁,耕耘不辍,在他投稿201次时,《文汇报》才发表了一篇37字的文章,他欣喜万分,因为他的愿望实现了。”常言道:“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在榜样的启迪下,学生们自勉自励互批互改,都决心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后来终于出现了不少好作文。像《不该发生的事》,《我的同桌》,《我爱作文》等先后都在省市报刊发表或在全国性征文中获得等级奖。

实践证明:“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笔者将永远去践行:真正的教育家是在把学生的“发表欲”,付诸实践。

(杨陈华 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 2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