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实现高效课堂的四个前提——以《老人与海》导学案为例

  • 投稿冷凝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23次
  • 评分4
  • 32
  • 0

◎阮红环

一、引言

高效课堂与传统的“低效课堂”、“无效课堂”或“负效课堂”是相对立的,与“有效教学”或“有效课堂”是一脉相承的,并且赋予“有效教学”更高的要求,既要使学生活动充分,又要实现课堂积累丰富。高效课堂一定是有效课堂,而有效课堂则未必是高效课堂。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少老师能兼顾“学生活动充分”和“课堂积累丰富”这两方面,要么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话语少,思维不够敏捷,学习不够主动,要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无主题、无目标地自由言说,一堂课下来,看似热闹,其实什么也没有学到。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教师在课前做的准备不够充分,学习目标不够具体,学法指导没有针对性,学习过程单一,学习问题没有分层等导致这种低效或无效课堂。本文将以《老人与海》导学案为例,来阐述实现高效课堂的四个前提。

二、正文

《老人与海》是一篇中篇小说。小说篇幅都较长,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仅在课中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尤其是学生对外国作家和作品风格都比较陌生,更难在有限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选择这篇文章进行研究,设计导学案,具有一定的意义。

《老人与海》高效课堂导学案,应该围绕学习目标具体化,学法指导有效化,学习过程多样化和学习问题艺术化这“四化”来设计。

(一)学习目标具体化

设计学习目标,是设计导学案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前提,是一篇课文学习的灵魂所在。《老人与海》导学案从三个维度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并依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1.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

《老人与海》的“学习目标1”至“学习目标3”既要有知识和能力目标,也要有过程和方法目标。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扫除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课中合作,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特别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以及通过找出文中一些直接了当的叙述、生动鲜明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来鉴赏桑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受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学习目标4”和“学习目标5”就应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来推及“人与自然”那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深入理解“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来进一步鉴赏老人的硬汉形象,学生由此地对老人产生崇高敬意,以及对未来的无限遐思。

2.设计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自主识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生字词、海明威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老人与鲨鱼搏斗过程、直接了当的叙述、生动鲜明的对话或内心独白”等是具体的学习内容,可以从“五个回合的搏斗过程、找出3~6处直接了当的叙述、生动鲜明的对话或内心独白”等设计可观察、可测量的,避免空洞、不可操作、不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3.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一是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分层,“学习目标1”至“学习目标5”的学习内容应逐层加难,从生字词的识记、作者作品的了解到把握故事情节,从把握故事情节到鉴赏人物形象和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从鉴赏人物形象和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到探究“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一是学习能力高低的分层,在“学习目标3”中“找出3~6处直接了当的叙述、生动鲜明的对话或内心独白”就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设计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可多找出几处,学习能力教差的同学可少找出几处,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二)学法指导有效化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老人与海》导学案中,学法指导贯穿始终,既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也包括处理问题的策略指导。

1.有效指导知识识记

在《老人与海》的学法指导中,不懂的生字词,指导学生查字典解决,并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积累”;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指导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并阅读导学案中的“知识链接”;要理清主要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填写导学案中“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的表格”。这样指导,学生既懂得要学什么知识,又懂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些知识,成效显著。

2.有效指导技能训练

要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要鉴赏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要鉴赏桑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在《老人与海》导学案的“学法指导3”中,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从文章找出几处直接了当的叙述、生动鲜明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来分析与鉴赏,用“﹏”画出,并在旁边做批注,确实贯彻落实了“用事实说话”的理念。

3.有效指导处理问题的策略

要完成《老人与海》导学案中“反馈达标”的第1题,在“学法指导5”中,就明确指导了学生要拓展阅读海明威的其它作品;“反馈达标”的第4题是说两句富有内涵的话,给出了一个例句,通过例句“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学生掌握了写话的方法,仿写两句富有内涵的话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三)学习过程多样化

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精心设计导学过程是关键。《老人与海》导学案的设计分为课前自学、课中合作探究和课后巩固三个部分。

1.课前自学主要是指“预习案”

“预习案”由学生在课前自主独立完成,学生初步了解作者海明威与作品《老人与海》,扫清文中的生字词,大致了解故事梗概。

2.课中合作探究主要是指“导学案”

“导学案”由学生在课中合作探究完成,再现老人与鲨鱼五次搏斗的情景,鉴赏桑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理解本文的艺术手法,探究本文的主题思想等。

3.课后巩固主要是指“固学案”

“固学案”是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根据课中所学知识,将人物内心独白按顺序编排,进一步感受桑地亚哥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提升领悟文本内涵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拓展阅读海明威的其它几部作品。

这“三案”并不是分开编写的,而是汇集在一个“导学案”中,分别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完成,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整体。

(四)学习问题艺术化

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至关重要的“桥梁”,问题设计是导学案的“重要抓手”。一篇导学案设计得成功与否,主要看其中的学习内容是否问题化,学习问题是否梯度化,学习方法是否具体化。

1.学习内容问题化

在领会《新课标》精神和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应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在《老人与海》导学案中,将学习内容分成几个主要问题: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老人对大马林鱼和不同的鲨鱼的表现,本文的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有了这几个层层推进的主要问题,学生明白要学什么,而不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

2.学习问题梯度化

在设计《老人与海》导学案时,根据学习目标层级,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设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习问题逐步加难,由选择正确的读音、字词到填写课文主要情节表,再到鉴赏人物形象和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最后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不以《老人与鱼》而以《老人与海》为主题;二是针对不同层级水平的学生要求不同,在鉴赏人物形象和体会语言表达艺术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自由找出几处文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三、结语

《老人与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独有的“电报式”写作风格,人物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除了主人公桑地亚哥外,只有一个配角叫马诺林的小孩,故事情节就围绕一条捕鱼的主线进行,并没有枝蔓周边村庄等任何细节描写,学生读起来可能会感觉平淡无味,很难适应这种写作风格,所以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学生用好导学案,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基金项目: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州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高效课堂研究》,编号:13301)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学习科学与快乐 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4,(1).

[2]高家芳,秦淼.关于“高效课堂”的几点冷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2).

[3]肖丽丽,胡循杰.《老人与海》课例鉴赏[J].语文教学通讯,2013,(8).

[4]刘耀明.做有生命的教育——《老人与海》导学案例[J].新课程学习(中),2012,(10).

[5]张光录.“冰山理论”:开启《老人与海》的一把钥匙——兼《老人与海》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1,(2).

[6]朱春玲.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特级教师余映潮访谈[J].语文建设,2010,(12).

[7]肖学平.导学课堂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8]薛金星.高效学习法[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12).

(阮红环 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