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思维训练与欧·亨利小说教学的美丽邂逅

  • 投稿花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57次
  • 评分4
  • 60
  • 0

◎龙翠翠

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感情更为复杂,描绘的社会图景更为广阔,是融审美、推理、悬念与情感等为一体的文学形式,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可以有不同的心理体验,不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而且通过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语文思维。但是在小说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往往把自己对小说的理解或评论家的鉴赏定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背那些知识点,这种缺少思维参与的小说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思维,不能准确感悟和理解作者赋予作品的深层意义。因而,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积极参与、主动思维,使阅读鉴赏与发展思维相辅相成。

美国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在短短的九年时间里,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多达三百多篇。他的小说构思精巧,语言幽默,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欧?亨利式笔法”。无论是情节上的独特叙事,还是结尾的变化奇突,欧?亨利小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绝佳平台,进行欧?亨利小说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一、独特的情节叙事,有利于进行思维训练

编年史式的故事、典型的纪实性文体常常按照故事中事件的发展顺序去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呈现线性的结构。欧?亨利对于情节的安排可谓匠心独运,看似巧合,却无一不反映社会现实,他常常打乱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运用顺、逆、倒、插多种方法,将事件安排在一个新的、人为的时间次序中来讲述,故事事件发生的顺序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去思考、组合、推理。

比如,《带家具的出租屋》一文,作者叙述的顺序如下:

A:对故事发生背景的一般介绍。(第1-2段)

B:年轻人挨家挨户地按门铃,寻找自己的女友。(第3段)

C:年轻人问到第12家,在这里他租了一间房子。(第4-11段)

D:年轻人向女房东描述女朋友的特征,询问是否有她的信息,得到否定的回答。(第12段)

E:年轻人回忆五个月来自己寻找女朋友的经历,猜测她的下落。(第14段)

F:对房间的家具等幻想。(第15段)

G:他闻到强烈的气味,木犀草香甜的气味,搜索他的女朋友的痕迹。(第20-24段)

H:赶紧下楼去问谁曾住在这个房间,却得到失望的答案。(第25—32段)

I:陷入绝望,自杀。(第33—34段)

J:房东之间的对话使读者明白,一周前年轻人的女朋友在他自杀的这个房间自杀了(第35-42段)

根据文本线索推断,故事顺序应该是:E→J→B→C→D→G→H→I。卫灿金在《语文思维培育学》一书中指出,初中学生“能够初步地运用推理的形式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1]。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概括,把每一个结果后隐藏着的一系列、多层次的原因找出来,发现情节间的因果联系。

二、意料之外的结尾,有利于进行思维训练

清代文学评论家李渔曾指出好的结尾应该是“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收场一出,即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数日,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出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2]”,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结尾恰恰达到了这个境界。有人总结欧?亨利式的结尾有三种艺术手法:机关巧设式,疑云顿开式,伏兵出击式。[3]我们无从得知欧?亨利是如何妙笔生花构思结尾的,但无论哪种结尾手法皆让人“意料之外”,看似唐突,实则深化了主旨,暗含了前文的情节内容,又使人感觉在“情理之中”。

《二十年后》这篇小说就典型体现了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文中的警察杰米竟然就是鲍勃二十年前的好友,而鲍勃竟是警方通缉的“狡猾的”罪犯,这个结尾出人意料,但如果仔细阅读文章,它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文中埋下了许多伏笔。教学时可以把“通过文中作者所设的伏笔,领悟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经过深入阅读,学生可以发现作者埋下的蛛丝马迹:

A.第3段看到警察,男子“很快地说”,表现出很紧张,连忙解释。

B.第5段,“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相貌不同寻常。

C.第9段,小巧玲珑的金表,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细节描写暗示男子很富有。   

D.第11段的语言描写,“当然啰,不得不东奔西跑”暗示男子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场景昏暗的灯光模糊了视线,燃点香烟的细节却让杰米看得一清二楚,鲍勃不经意的财富显露也让他露馅,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并不觉得结局有突兀感。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十五六岁,思维力正在逐渐成熟,能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具有初步的发现能力,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这时应该发展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小说阅读应该“怎么做”,怎样进行推理、决策、审美或解决问题;怎样从思想上、结构上、情感上、语言上深人理解小说。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思维过程的展开——教师把自己在阅读时的心理活动、思维过程揭示出来——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以后阅读同样风格或类型的小说时,就能学会思考,进行鉴赏。

注释:

[1]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62.

[2]李渔.闲情偶寄:格局第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312.

(龙翠翠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