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 投稿毛线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40次
  • 评分4
  • 51
  • 0

朱荣恩

语文自主阅读,是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自己发现问题,加深阅读体验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期望和内在动力是很关键的。语文学科的特点也是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前提条件。改变师生观念,给与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提示,相信自主阅读活动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自主阅读的意义和目的

目前的语文教学,尤其课堂阅读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主观性很难发挥。基本上是按照教师备课预设的环节一步步进行的,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体验的时间很少,更别说创造性阅读和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环节了。自主阅读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在阅读中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写他们个人的阅读体会,还有对文章的看法。也许起初存在方法和习惯以及知识方面的欠缺,但慢慢会改变,会提高。

二、自主阅读的方法指导和兴趣激发

(一)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增进自主阅读的变数

改变对教材的认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综合来看,当前的语文教材观大体有五种:体现说,依据说,文选说,例子说,载体说。可以说这些观点都认为教材课本是课堂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现行课本中很多内容并不是第一流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难打动人。同时,师生太多的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成为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学生学习的蓝本。但是,认真反观语文课本发现,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范本、一种课程资源,是一个案例,是师生进行教学对话的文本。应是一套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谋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展,教学生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案例汇编。

教材是教学的案例,是学生精神营养的来源,是语言学习的范本,因而用好教材很重要,但绝不应该成为唯一的不变的金科玉律。因此,对教材和课本进行精心组织,活用教材,相机点拨,通过重组、增删、活化、延伸等促使资源生成显得尤为重要。增添的原则。是与所教课文有关的。扩展开去。与课文并无关系,但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兴趣能力有益的也有选择引进。同时根据不同学生,开一些书目,让他们进一步地开拓视野。三年的高中时间里,学生一般都熟读背诵了课外几十篇精彩文章,几百首名诗篇,看了几十本有益的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自主阅读也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并使之深化的产物,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

(二)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需要意识

首要的是让学生愿意阅读文本,乐意与文本对话,有阅读的“需要”。为此,教师应该巧设情境、巧妙引导,让学生感到不是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是将语文阅读和学习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交际、表达的“需要”,其热情与冲动自然而然能被激发出来。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需要”呢?从揭示课题开始,在充分把握文本、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或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或张弛有度、不疾不徐,或娓娓道来、妙趣横生,或丝丝入扣、巧设玄机的开场,一开头便引学生注意、激学生思考、令学生沉醉,诱发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其次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学到的是“生活”的语文,是“活”的语文阅读。最后,还要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使阅读内容写真化。对于文本中无法调动学生记忆、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没有相似积累的陌生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它写真出来。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切近学生实际

语言不只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方式。语文阅读是人的生命活动。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这个对话交流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阅读不能只讲语言文字,必须包容文史哲乃至科学艺术等等。离开这些内容,阅读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创设阅读教学情景,为学生呈现他们想要预期的阅读材料和读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供喜闻乐见的阅读对象。或者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语文课程资源,创设阅读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既使阅读的外延得以拓宽,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加深学生的体悟,提高和增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创设的情景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学生阅读的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设阅读沟通的纽带,师生互动有更多生动活泼的话题和内容。教师再辅之以适当点拨,从兴趣出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

(四)拓展阅读空间,增加载体内涵

学习语文,尤其是阅读是一种书面与文字打交道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沟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能力是一种建立在阅读技巧和方法迁移上的实践活动,更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的认知深化和内化的经历。学生接触的现实社会和他们的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像《读者》、《青年文摘》和文学名著传记类的阅读材料,但现在教材更多的是文学性较强的题材,也有闻言诗词等,但较少包括风土人情、地方风俗、社会民俗,人际关系、底层阅历等内容。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社会阅读中更多的是一些充满现实的阅读,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阅读倾向。再次,可以利用图书馆进行泛读训练,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也可以结合阅读开展练笔,让学生写随感、写读书笔记、写课题报告和研究论文,以学用促进阅读。

(五)让学生学会比较辨析、有选择的进行阅读

“比较”,就是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引进一些和文本内容相似,但言语形式不同的文本进行参照、比较,从而推动对话深入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顺着教师所提问题的指引,返回文本,去关注尚未引起注意、容易忽视或未能抵达的对话层面。“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之间的同异、优劣、相互关系。

自主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并指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有效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主阅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人教版新教材“梳理与探究”模块意义与对策研究》(课题审批编号:GS(2013)GHB0351)研究成果。)

(朱荣恩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 7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