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从《核舟记》窥探核舟艺术

  • 投稿敖御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76次
  • 评分4
  • 55
  • 0

赖小珍

王叔远微雕艺术品的技艺特点在《核舟记》开篇就有介绍,一直以来,各类语文参考书都将其概括为三点:一、所用材料体积小;二、所刻事物繁多;三、所刻事物情态毕备。可是,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其实还有一点,即凡所刻之物都因势象形。

看来,尽信资料所言,将极大束缚读者对《核舟记》所记载的核舟艺术价值的欣赏与判断。只有深入文本,细细探究,才能对核舟艺术有深刻的体会。

探究总是由浅入深的。先看看,核舟是否具备了王叔远微雕艺术品的一般特征吧!其一、用料体积小。一般的微雕艺术品其用料体积都很小,但王叔远的核舟尤为小,文章不止一次提到这点。第二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文末,再次惊叹:“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可见,用料体积确实小。其二、所刻事物繁多。核舟上所刻事物之多在《核舟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只要读过《核舟记》,都会深有体会:文章从船舱到船头,从船头到船尾,又从船尾到船背,可谓细致入微,一丝不落。为了让大家对这一特点有一个整体感知,作者在文末再一次对所刻之物进行罗列总结。其三、所刻事物因势象形。修长狭窄的桃核其形似舟,其色类舟。为了雕刻核舟,王叔远可是煞费苦心,硬是“简”了这一最佳雕刻材料——桃核修狭者!(“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足见,王叔远对该核舟艺术品的良苦用心!其四、所刻事物情态毕备。《核舟记》中,苏轼、黄庭坚、佛印、舟子,“如有所语”者、“矫首昂视”者、“若啸呼状”者、“若听茶声然”者,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当然,这些通过作者的介绍似乎都一目了然,无需探究。难道阅读只停留于此,就足以让大家对王叔远的微雕艺术叹服吗?显然是不够的。

那么,该核舟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有哪些值得肯定的艺术特征呢?

一、核舟主题鲜明突出

真正好的艺术品是经得起鉴赏推敲的。当一枚明代核舟流传至今,不可能希求雕刻者给欣赏者介绍。所谓主题者,只能由鉴赏者依据核舟所刻来推断。《核舟记》撇开作者直接点明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不谈,单从对核舟的介绍中,如何判定其主题呢?从《核舟记》的细节介绍中不难探究出,最能印证核舟主题的应该就是核舟上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前句出自《后赤壁赋》,后句出自《赤壁赋》,而这两篇名文,恰恰是苏轼游赤壁时所作。由此,不难看出,这十六个字所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应该不只是一幅对联而已,它还暗示了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正是“大苏泛赤壁”。

不止如此,王叔远在雕刻过程中,时刻不忘自己在表现这一核舟主题。如:苏轼体貌特征非常明显,“中峨冠而多髯”,一看便可猜测辨认。他与黄庭坚“共阅一手卷”,正沉浸在欣赏画卷之中呢!再如:为凸显核舟主题,印证当时确实是游玩泛舟,不仅借助“舟尾横卧一楫”,来表现小舟并未处于行进之中,而是任意飘浮于水面。还借助舟子的“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的闲适来表明舟子并未撑船,很可能只是在游玩赏月。

苏轼先后两次游览赤壁,时间略有不同,一是壬戌秋日,一是孟冬时节。但游览时心境相仿,都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其内心是痛苦而愤懑的。他正想借游览赤壁之隙,从老庄佛学上求得解脱。这一点,在《后赤壁赋》中有明显体现(文中有道士、仙鹤等意象)。而据《核舟记》所载,同游者中也不乏佛门中人——佛印。其“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超然。也许这就是苏轼想求得的心灵慰藉吧!佛学因子在核舟中的渗透让苏轼的心迹悄然流露。

可以说,核舟中雕刻的所有人物都只为对苏轼起陪衬作用,也都佐证了之前的探究,核舟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探究所得,恰恰是雕刻者匠心所在,也正是这份独运的匠心,才使得核舟成为了一枚主题鲜明的艺术精品。

二、核舟巧用留白艺术

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苏轼泛舟游览赤壁是在晚上,因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然而,各种人物却都雕刻得清楚明白,连人物手中的念珠也历历可数,连细若蚊足的题名也清晰可见。这说明什么?说明苏轼泛舟之时,月光非常皎洁。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可以对当晚月光之皎洁进行印证。比如:苏轼、黄庭坚是在欣赏画卷(没有皎洁之月,画卷如何欣赏?);比如:佛印“矫首昂视”(如此神情,是否在赏月?)再比如:右边的舟子“若啸呼状”时,正是“椎髻仰面”之时(他是否也因仰面见月而“啸呼”?)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给我们留下了颇多的艺术想象空间。核舟虽然没有雕刻明月,可月光如水,沐浴着整个核舟。其巧妙的留白艺术使核舟的艺术价值再次凸显,甚至有了与齐白石之画作《虾》相媲美的资本。

文末赞叹“技亦灵怪矣哉!”初品《核舟记》,读者感觉到的确实只是王叔远的高超的技术,但细细探究,欣赏到的却是核舟非凡的艺术。技术之精湛得益于王叔远高明的手法,而艺术之上乘则得益于王叔远巧妙的构思。柴可夫曾说:“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小探究,希望可以燃起大家对传统微雕艺术的热情!

(赖小珍 宁波市宁海县梅林初级中学 3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