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 投稿Zpuz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93次
  • 评分4
  • 34
  • 0

苏英俊 苏新炎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首先,文言文离学生们太遥远,字词深奥难懂,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文言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的教学难度远远超过现代文,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要扫清语言障碍,学生才有可能去把握文章的内容。所以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字词的教学是先决条件,学生必须掌握较多的文言词汇,才有可能初步读懂文言文,才有可能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十年来笔者一直非常重视文言文的教学研究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紧紧围绕六个字:精导、读背、猜赏。

所谓“精导”指的是课前教师要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在初学文言文时,笔者先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不同的说法上引起班级学生的兴趣。《杨氏之子》是第一篇文言文,在第一节课上,笔者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先假设情景问学生:傍晚放学回家,路上看到李明,我们要问他吃饭了吗,我们会怎么说?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出答案:“李明,吃饭了吗?”这时,笔者再问:“可如果是在古代,人们是不会这样说的。”“那应该怎么说呢?”“我们会说‘李明,饭否?’”然后再接着问:“杨家的儿子今年9岁了,古时候的人们会怎么说?”学生们议论纷纷,都没有说出正确的答案,有个学生很聪明,引用了课文中的内容“杨氏子九岁”。最后笔者又举例子:“我们今天说的“拜访”在古代就要说成‘诣’。”通过这些例子,学生明白一件事:文言文就是古时候的人们写的文章。因为古时候人们的语言习惯与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不一样,所以我们学文言文时,首先要弄懂这篇文章到底说什么?其次,我们要了解古时候人们的语言习惯。先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接着教给学生翻译句子的原则:对应的词语要逐一进行翻译。翻译句子的方法: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不用翻译;单音节词语译成双音节词语;然后,如果发现句子中有缺少的成分要把它补充出来;多余的部分删去,最后考虑如果文言句子的语序与今天的语言习惯不同,再把它们一一调整。

所谓“读背”指的是教学生熟读成诵,做好文言语言的积累。笔者一直认为背诵文言文能增进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甚至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背诵文言文是掌握文言文精髓的基础。熟读成诵,这样做可以缩短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逐渐让学生们亲近文言文,同时笔者在学习之初提出了学习方法,这样一来消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还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文言文的两大重点:翻译和背诵。如此,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进行文言语言的积累。此外,笔者很重视教学生正确地朗读。大多数的文言课文中有通假字、破读字、生僻字等,必须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否则就谈不上诵读了。因此,每学习一篇文言文,笔者总是让学生先试读一遍,然后和全班学生一起从试读中“找茬”,然后一一纠正,再由老师来范读全文。在范读时重点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做好记录,只有让学生们弄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笔者始终认为反复诵读、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可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笔者把背诵作为文言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们都背熟文章了,再一起去讨论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笔者想这应该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吧。

所谓“猜赏”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先猜一猜,然后通过对比,感悟欣赏文言文的魅力。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不一,除了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所讲的词语句子翻译的方法之外,对于陌生的词语,“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笔者尝试着教会学生“猜”。对于一些初次接触的重点词语,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如“果有杨梅”,单独让学生翻译,他们会翻译为,“果然有杨梅”,而放到具体文段中,他们都能译出:水果中有杨梅;再比如“若毒之乎”一句,大多数学生会翻译为“你太毒了”,而放到课文的文段中,他们都知道翻译为“你怨恨这件事吗?”也可以根据并列短语所具有的对称性原则来猜,如翻译“谢将休士”时,知道“谢将”跟“休士”是并列短语,它们的意思具有一致性。笔者在课内经常这样做,让学生大胆地去猜,猜测之后再与文章的译文相对照,奖励一些猜得准的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学生们在猜测的过程中也品味到成功的乐趣。在以后的文言文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变得主动去探讨,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只有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文言文的教学就有可能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昌元.名师课堂教学实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70.

(苏英俊 浙江省玉环县城关三合潭学校苏新炎浙江省玉环县玉城中学31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