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化繁为简,追求语文教学之本真

  • 投稿蜡笔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61次
  • 评分4
  • 27
  • 0

章传虎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篇幅与内容既“长”且“繁”还“难”。比如虚实相生的历史古典小说《杨修之死》,既破且立语义隐晦含蓄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远离当代学生阅读习惯,行文生硬拗口、内容包罗万象、知识点密集的《陈涉世家》等。教学上述文本,倘若采用主次不分、面面俱到、随意延伸拓展等教学方式,不仅会使文本“衍化至繁”,还会消减学生学习、探究和品鉴文本的热情。因此,教学时,教师宜将上述文本演绎成简单易学但又不失原文本真之文本,剥离其中的复杂、冗繁、多维、深奥、迷离等层层表象,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示其最本质的“大道”——本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浓厚兴趣之目的。

一、导入铺垫,化繁为简

教学《杨修之死》时,学生不一定对《三国演义》中复杂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等了如指掌。所以,教师必须将精心选择的多则相关资料介绍给学生,为引导学生顺利走进文本搭桥铺路。为此,新课伊始,笔者通过多媒体电教设施展示作者的生平简历、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小说的三要素等,并要求学生将之速读一遍。而后,展示《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形势图和曹操及杨修、刘备及诸葛亮、孙权及周瑜等人物关系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与主要人物关系,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片段供学生观赏。与此同时,笔者运用旁白的方式依次介绍上述影视片段中先后出场的人物姓名、身份、才情等。当学生初步感知其内容后,再展示下列预设题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找出文中对杨修恃才放狂的细节描写,说说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从《杨修之死》中,我们可得到哪些启示?你所知道的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杨修与文学艺术作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杨修有哪些区别?你更喜欢真实的曹操、杨修还是艺术作品中的曹操、杨修?

由于新课导入时有了相应的铺垫,所以学生面对上述问题不仅没有产生畏难情绪,反而边读课文边细细思考或热烈讨论起来。可见,适当铺垫,可以将篇幅冗长、内容繁多、虚实相生的课文化为简单而又不失本真的文本。

二、文本解读,简中求道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时间极其有限,学生阅读品鉴经典美文的时间和精力也极为有限。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在海量的文本阅读活动中以简驭繁、简中求道的学习方法,既抓住文本的核心展开阅读品鉴,又以此为基点进行相应的随堂写作训练,让学生既轻松品鉴文本“真意”又习得写作技能。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先破后立的杂文。其行文偏长,内容又深奥隐晦。教学这篇文章,教师常有“雾里看花”之感,初三学生顺利解读这篇文章有一定难度。鉴于此,教学时,笔者采用了化简为繁、简中求道之教学方法,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先破后立的杂文:文章的前半部分对“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散布的对抗日前途持悲观论调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论调进行批驳,后半部分用古往今来的铁证阐明“中国人有自信力”之观点,以期鼓舞民族抗日自信心。然后,巧用课文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将其整理或改写成一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完整的立论文。如此,学生不仅大致了解了课文大意,还在随堂练习中大显立论文写作之锋芒,可谓一举多得。

三、问题导学,以简驭繁

节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中的精彩片段《陈涉世家》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其颇长的篇幅、通篇远离当代学生阅读习惯的生硬拗口的文言文和密如繁星的知识点,让学生畏而远之。然而,如果运用问题导学、以简驭繁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引导学生领略这篇文言文精炼的语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技巧,严谨的叙事结构等,还可以引导学生鉴赏陈胜、吴广令人拍案叫绝的胆识与智慧,体验《陈涉世家》的美感,继之使学生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艺术鉴赏境界。

教学此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联系课文注释基本读懂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思考或讨论下列几道预设题:请用最简单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文意画出陈胜吴广起义的线路图;找出文中的侧面描写,说说它们对塑造典型人物形象陈胜等具有怎样的作用;请整理出课文中的生字、通假字、古今异议字、一词多义字等;请整理出课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比如判断句、倒装句、词类活用等;在《史记》中,“世家”主要是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过巨大影响力的帝王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出身贫寒,“尝与人佣耕”,司马迁为何也称之为“世家”?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语文阅读教学亦然。故此,对于教材中上述篇幅宏大、内容繁多、语言隐晦深奥难懂、知识点高度密集的课文,教师有必要采用下列教学策略:导入铺垫化繁为简;文本解读简中求道;问题导学以简驭繁。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储备上“跳一跳”后摘取和“品尝到文学的果子”。唯有如此,语文阅读教学才有可能到达美丽、求真、意蕴深远之艺术境界。

(章传虎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老湾初级中学24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