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阳 王蕴
细读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语言、想象及语境为抓手,展开阅读对话。
一、从语言入手,抓住文本的根基
教师进行文本细读时,应关心文本中的语言可供学习与发展的地方,精选有价值和特色的语言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生发点。
(一)以关键词句为支点,品味语言艺术。文章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传达出作者深沉细腻的感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找准进入文本的“切入点”,从某一关键词句、某一重点段落、某一结构特点等角度入手,仔细推敲、细细琢磨,品味言语背后的内涵,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如《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小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是全文的关键句,形象且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也暗示了孔乙己最终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因此阅读教学时不妨从关键字词入手,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引领学生:孔乙己为什么“站着喝酒”?“穿长衫”说明了什么?“惟一”能否去掉?由此学生逐步认识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及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二)从陌生化语言中联系语境,感受言外之意。语言陌生化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追求新奇让人看不懂,而是为了在阅读过程中引起读者对文字所表达意蕴的充分注意,让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陌生化语言着手,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的语言中发现其表达的“不同凡响”,使学生对习以为常的语言“刮目相看”并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从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语言入手,细读文本,就能够辨认出作者和人物的个性和深层的、潜在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父亲)“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这是经典散文《背影》中很普通的一句,然而,这看似自然平易的一句话特别耐人寻味。如果将“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换成“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孙子”,效果会如何呢?从语言的指称功能上来看,“我”的儿子就是“他”的孙子,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然而从文学语言功能上来看,所要表达的情感却大打折扣。《背影》是由对父爱的隔阂陌生慢慢转化到对父亲的理解热爱,所以作者想说的是父亲爱我,因爱“我”而爱“我的儿子”。这样,既表现了中年以后的朱自清对父爱的深刻体会,又表现了父爱之深,同时也为后面的行文埋下了伏笔。
(三)从言语的留白中补足内容,挖掘题旨。课文中的“留白”是指课文中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空间,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艺术效果。这种留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及标点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空白”,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去填补空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空白”补充出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能力得到充分地提高。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因偷窃而被丁举人家打折了腿,这本是一件值得同情的事。然而酒客们议论此事时,语气淡漠。鲁迅先生对酒客们议论此事采用了白描手法。“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些都是充满视觉意象的声音,阅读时不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补上酒客们的动作或神态。这种阅读和训练,学生就会发现鲁迅先生如此“吝惜”笔墨,作者将极其丰富的情思不动声色地蕴藏在这留白之中,更能传神地勾勒出酒客们的冷漠嘴脸,更能入木三分地揭露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从想象入手,超越文本之表
借助想象,师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乃至超越文本。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以下的想象和假设:假如当时在船上于勒认出“我们”了,面对“我们”假装不认识他的情况,他会怎么办,心里怎么想?假如“我们”在船上遇见的不是卖牡蛎的于勒,而是一位美洲回来的富翁于勒,“我们”一家会有怎样的反应?假如二姐的未婚夫在于勒叔叔一直不见回来的情况下,还会不会继续相信信上所说的内容?通过想象和假设,很多人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于勒不仅仅是个“可怜”的于勒,菲利普夫妇不仅仅是对万恶的兄嫂。想象能去教参之弊,让学生自己去掌握判断是非的标准。
再如《最后一课》结尾,只有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这几句描写很沉重,引导学生从韩麦尔先生那无言的手势中,从他那简单而内涵深邃的书写中,想象出他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态,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了深沉的爱国之情,爱国之痛。
三、从语境入手,把握文章整体之美
语境,指的是运用语言符号的特定的背景因素、时空条件等环境。“阅读是作者、读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而文本是一种召唤,它渴望被理解,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会做出积极回应,双方不断发生关系,意义最终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中生成。文章的语言环境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读者实现了阅读的教育价值。语境为“对话”创造了潜在的可能性,细读则把这种“可能”转化为了现实。当然,文本细读教学中的文本语境包括文本的前后文联系、文本的整体感知情景以及文本语言活动时的社会生活情景等。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语境的认知,让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自然而然并自觉地拓宽思路,发挥想象。如教学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如果不结合当时的语境怎么能理解其“直”和“圆”的含义呢?大漠孤烟加上了一个“直”字可见无风,落日加上了一个“圆”不能说只有落日才圆,而是太阳在地平线上时才觉得特别的“圆”,使人联想到大漠的旷远、荒凉、寂静的境界。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当时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所有这些都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再根据这特有的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使思维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可见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文本细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朝阳 王蕴 安徽寿县杨仙中心校2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