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对2014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评的思考

字号:    

  • 投稿老猪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71次
  • 评分4
  • 55
  • 0

姚守梅

一份阅读测试题能否检测出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取决于三个关键要素:建立指向阅读核心能力的测评框架,选择合宜的测试文本,选取与组合好测试点 现代文阅读在语文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以2014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为例,重点探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评中能力测试框架的构建、测试文本的选择、能力测试点的选取与组合对保证命题质量的意义。

一、指向阅读核心能力的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评框架的构建

自新课程中考实施以来,经过多年探索,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已形成了大体稳定的测试结构,现代文阅渎部分也是如此。笔者分析了今年16个省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广州市、南京市、吉林省、沈阳市、长沙市、安徽省、山西省、陕西省、贵阳市、成都市、杭州市、河北省、黄冈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发现这些试题的测试内容与近年各地中考现代文阅渎的测试内容大体一致,主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迁移运用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但在这些试卷中也有这样的试题:

17.本文第①段中“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属于下列复句的是( )项。

A.并列复句

B.假设复句

C.条件复句

D.因果复句

18本文中“花甲”是指人六十岁。那么,文化常识中“________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19.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20.下列语言特色符合本文的一项是( )

A.朴实无华,不加雕饰

B.委婉含蓄,小巧静谧

C.凝练诗化,旋律高亢激越

D.诙谐幽默,口语化

21.文末是作者对我们的希望,更是对我们的告诫,请写出你的理解

这几道题依托的文本是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青春》。这篇美文以深沉的理性思考、凝练的诗化语言和高亢激越的旋律对“青春”做出了富有哲理的阐释,曾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这里我们基于两个标准对这组试题进行考量:一个是“阅读”是什么,一个是散文的阅渎该考什么。

首先,“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换句话说,阅读是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构建文本意义,经历从感受到理解到评价再到应用的过程。因此,阅读能力的测评重在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评价、应用的水平第二,对于散文一类文学作品的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依据上述两个标准进行考量,题组中的第17题,考查的是复句概念的静态辨析,第18题考查的是文本之外的文化常识,这两个题考查的都不是解渎该文本所必备的阅读核心能力:

那么,阅读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怎样才能保证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测评尽可能指向阅读核心能力?

在借鉴同内外阅读测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现代文阅读课程目标及评价建议,笔者认为,如果着眼于学生阅渎活动的过程,有四项心智动作最值得关注:辨识感知、解释推断、评价鉴赏和探究应用。这四项心智动作连贯起来,恰是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构建文本意义,经历从感受到理解到评价冉到应用的过程。因此,如果着眼于阅渎活动的过程,辨识感知、解释推断、评价鉴赏和探究应用就构成了(现代文)阅渎的核心能力。而要保证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测评尽可能指向阅读核心能力,关键是要构建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评框架,在这一框架中,需要对核心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需要建立起基于每一项核心能力的、细化的层级表现标准。

笔者尝试构建了现代文阅渎能力测评框架:

客观地说,上述测试框架还比较粗糙,有一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斟酌、完善,但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努力寻求课程标准、阅读能力架构与试题编制问的一致性,寻求使教学、测评与课程标准一致的途径和方法

二、关于现代文阅读测试文本的选择

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文本的选择至关重要测试文本的选择是一项极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包括测试效度在内的诸多因素,如测试材料的内容、文体类型、长度、难度、典型性、规范性等、这里仅就测试文本的内容和文体类型做一些分析。

从16个省市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文本的内容看,有的贴近生活引人思索,如《雪人》(江苏南京)、《比邻若天涯》(浙江杭州);有的富于教育意义,如《学者的态度与精神》(重庆)、《希望在你们身上》(山西);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浓郁,如《山水贵州》(贵州贵阳)、《(草木的理想国>自序》(四川成都);有的反映科技前沿,如《3D打印的革命性》(湖北黄冈)。

从文体类型看,16省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文体类型是丰富多样的,如长沙卷说明文阅读素材是非连续性文本,成都卷记叙文阅读素材是序言,广州卷记叙文阅读素材是外国小说,山西卷议论文阅读素材是随笔,贵阳卷还考查了现代诗歌的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习惯于将现代文分为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和文学作品)、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文体。如果从这个角度对16份试卷的文体类型进行统计,可以发现16套试卷共涉及了34篇(段)现代文阅读文本,其中一般记叙文2篇,文学作品(散文、小说、诗歌)15篇,说明文9篇(段),议论文8篇。其中有12套试卷在现代文阅读部分选择了“记叙文+说明文”或“记叙文+议论文”的组合方式。

做这样的梳理,一方面是为了解以16省市为代表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概貌,另一方面则是应思考:测评特定的语文能力,该选择哪种类型的文本;阅读测试不可能让学生阅读所有文本,什么样的阅读材料更具代表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测试素材应更贴近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还是应尽可能还原学生日常丰富多样的阅读。遗憾的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经验和直觉的层面,缺乏以阅读心理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

三、关于现代文阅读测试点的选取与组合

依托较适宜的文本选取阅读测试点,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测试点的选取要与文本的文体特征匹配,二是测试点要指向文本的核心。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总是对特定文体的具体文本的阅读。在教学层面,不同文体的文本都会有其特定的教学内容。同样的道理,在测评领域不同文体文本的测评也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测评内容。就拿小说来说,小说是一种叙事艺术,其本质特征是“叙述与虚构”,其基本要素包括“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小说的测评,就要扣住这些要素来命题。请看广州卷试题:

20.“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伊凡为什么会“很不高兴”呢?从“他没有拒绝”,能看出伊凡是怎样的人?

21.文中说“不少人从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人,会怎样想呢?请展开想象,写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

22.伊凡和老头儿对幸福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你对其中一人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再看湖北黄冈卷试题:

31.“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有何作用?

以上几题,分别扣住小说人物、主题、情节、场景、感情等要素来命题,较好地呈现了小说这种文体应该考查的内容。

命制现代文阅读测试题,测试点要指向文本的核心、关键内容,而不是局限于测评阅读文本的细枝末节,只在文本的浅层次阅读上打转转。

测试点的组合也很重要,组合得好,能够增加考点覆盖面与能力层级的梯度,从而提高测评的效度。以吉林省语文中考试卷为例,该卷现代文阅读“芦革之思”阅读题组中有以下几道题,如果我们按照前文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评框架”为每道题标定能力层级,就会看到这样的结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Bl)

20.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B4)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评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C3)

2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芦草为家乡人生活做出的诸多贡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A3)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笔下的父老乡亲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B5)

24.本文以“芦草之思”为题,意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A5)

25.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叙写了家乡的芦草,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生活中也会有触动情思的事物,请选取其中一个并写出被触动的原因及感受 ( D5)

这一题组,较好地体现了语文中考命题“能力立意”的原则,命题的设计指向了阅读的核心能力,且考查较全面,有梯度。

综上所述,建立指向阅读核心能力的测评框架、选择合宜的测试文本、选取与组合好测试点,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评试题命制的三个关键环节。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环节,对于保汪现代文阅读命题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②王荣生《根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

③孙素英等《阅读能力:测试框架发展状况及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1期。

④曹文轩主编《外国小说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10097)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