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位教师,不论教学什么学科,都必须有优异的教学技能。
有人比较武断地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这样的话未免偏颇。
2011年版的新课标很高地强调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句话说得实在好,它从很高的层面上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好地运用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要求。
原来,我们仍是需要十分关注“怎么教”的。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就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法、手段和技巧。这种运用要求做到自然得体、平实高雅、富有机趣、饶有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有方法地、有效率地、智慧地学习语文。
教学策略的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的“档次”。
一是毫无策略,如整节课的教学没有方法与活动的变化,只用简单繁复的“碎问”方式来推进。
二是平俗策略,如早早离开课文,画蛇添足,迁移拓展,要求学生说空话、套话,谈感悟。
三是简单策略,如常常用“这个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品析字词,从小学一直“问”到高中。
四是高效策略,如用“变读为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综合的学习活动中习得语言,锻炼技能。
高效的教学策略讲究有效、有味、灵活多姿、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作尝试,以求既有真正的实效,又能让学生愿意做、喜欢做。
如笔者的《乡愁》教学,运用了“诗歌联读”的教学策略。
用席慕蓉的《乡愁》开讲: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中间穿插余光中《乡愁四韵》片段: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用非马的《醉汉》收束教学:
醉汉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
来
运用这种教学手法,一是渲染教学氛围,美化诗歌教学的课堂结构;二是增加教学厚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积累;三是形成共振效应,衬托《乡愁》的教学主体。这样就增加了教学的美感,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习与训练的过程更有情致,更有诗意。
一种教学策略或者手法的运用,需要遵循“偶尔可用,不可常用”的原则,如果对一种所谓的手法“乐此不疲”地使用,也会流于形式、走向俗套。小则如那种“用句式说话”的方法,大则如粗糙呆板天天要用的“导学案”,都是任流俗泛滥的做法。
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我们要常教常新。
(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4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