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古典诗歌鉴赏:从美学结构把握门径

  • 投稿西伯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40次
  • 评分4
  • 69
  • 0

查清华

作为数千年来华夏民族审美经验的结晶,古典诗歌在今天的文化建设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中小学语文课中亦占有一定分量。但由于语言和语境的相对隔膜,当代人对它的理解和阐释尚存在一定困难。古典诗歌教学往往停留在古汉语知识的传授上,而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美学价值的体认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强调阐发诗歌的“意旨”时,却又难以明示把握的门径,尤其不易掌握好读者的主观性和诗歌文本客观性之间的关联度。其主要原因,或在于对古典诗歌的美学结构和审美规律缺乏深入的了解。遇类似困惑,读陈伯海先生《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会有醍醐灌顸之感,这是学界许多朋友的看法。

陈先生是著名的唐诗研究专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出版六种唐诗系列专著,近九百万字,包括关于目录版本的《唐诗书录》,三种互为补充的研究资料集《唐诗论评类编》《唐诗汇评》《历代唐诗论评选》,二种理论研究著作《唐诗学引论》和《唐诗学史稿》、这些学术积淀使他对中国诗学的认识独到而深刻。

《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主体部分有三:上编“情志篇:中国诗学的人学本原观”,中篇“境象篇:中国诗学的审美体性观”,下篇“言辞体式篇:中国诗学的文学形体观”,涵盖了古典诗歌构成的各个层面。与陈先生其他著述一样,该书思虑绵密,环环相扣,体现出宏观的理论视野和出色的逻辑思辨力。如对“情志”“境象”和“言辞体式”及其关系的论述,勾勒了诗歌生命活动的完整流程,揭示出其美学结构各层面的相互关联,为我们鉴赏古典诗歌作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门径。

面向现代,立足传统,遵循内在的美学结构,是该书阐释古典诗歌的成功法则。比如“意象”和“意境”,是诗歌结构的重要组成,也是讲授古典诗歌时无法绕开的话语,但又很难解说明白。现代学者试图用逻辑的语言予以准确界定,甚至常引西方文论加以比附,结果歧见杂出,更让人难以捉摸。陈先生擘肌分理,察微知著,细致辨析它们与西方文论中相关概念的异同。在“释意象”一章,从诗歌“言一象一意”的基本结构入手,深入揭示“意象”的性质、功能、生成机制、构成原则,梳理“意象”的起源、演变及其美学价值;“释意境”一章则从“境”“境界”“意境”的考辨开始,讨论“意境”的生成及其内涵、思想渊源、民族根基、历史发展与近代变革等重大问题。这些清晰地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特殊蕴涵。

该书立足本民族传统,参照西方文论,以现代理念重新审视中国诗歌的审美特色,虽学理精奥,但论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常举大众熟悉的诗例加以阐明,使读者豁然通贯,了然于心,实在值得潜心研读.、

(查清华,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诗学和古典文献学研究,著有《明代格调论诗学研究》《明代唐诗接受史》等六部,整理出版宋人笔记十余种,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