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指导学术性小论文写作的实践探索

  • 投稿cC有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07次
  • 评分4
  • 52
  • 0

学术性小论文在传统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是没有位置的。随着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程中,学术性小论文的写作才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渐露端倪。但在高考的重压下,它的身影又渐渐模糊乃至消失。其实,学术性小论文的写作对于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框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从上世纪末就开始从事指导学生写作学术性小论文的实践探索,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受良多。在此呼吁,我们应大力倡导高中生写作学术性小论文。

一、学术性小论文的内涵与特点

本文所说的学术性小论文(以下简称“小论文”),是指中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现象、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讨后阐述其成果的有一定学术性和理论性的文章。从性质上说,它属于学术性论文范畴。但由于它选题较小,内容较浅,篇幅较短,所以没有成人论文那样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与中学生写的一般议论文相比,它具有写作容量较大,内容较难,使用材料较多等特征,且在概括、归纳、逻辑推理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称之为小论文。从文体角度看,它既包括议论文体,也包括项目设计之类的说明性文体。可以说,小论文既是一般议论文写作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科学研究论文的起步和准备,具有科学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学术性小论文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但从中学教学实践和实际操作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观察报告、考察报告、实验报告、技术发明报告。

二、学术性小论文写作的数量与要求

小论文写作,需要确定选题、收集资料、试验实验、考察调查、思考探究等过程,写作时间较长,几天、一周,甚至一个月乃至一个学期,都有可能,所以只给学生一个大体的上交时间界限。写作的篇幅要求:高一高二年级每个学期写一篇,期中考试后交;暑假写一篇,开学第一天交。高三年级不作要求,学生自定。这样,每个学生在高中三年至少要写6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写。批阅方式基本上是一对一的面批,虽然花的时间较多,但与学生交流探讨充分,学生收获很大,深受学生欢迎。

三、学术性小论文的写作内容

小论文写什么?这是教师与学生都关心的事。其实小论文的写作内容是没有边际的,套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克勒斯涅克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说法,生活有多灿烂,学术性小论文写作内容就有多丰富。从指导学生实际写作方面来看,可以紧紧抓住“四个关注”。

一是关注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书,是人文知识与文化知识积淀厚实的宝库。把学生引入语文教材就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可供写作。

1.教材层面。可以提出探究问题:如《荷塘月色》篇末的男女采莲嬉戏图暗含着朱自清怎样的思想情感;可以多元解读教材,挖掘文本深层意义,如对课文词语内涵的深入挖掘:柳宗元“始得”的山水境界试解;对课文内容空白的反复揣摩:《祝福》中鲁四老爷“然而……”省略含义的再探究;对课文人物形象的自我感悟:试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憨”;对课文经典名篇的复读重构:杨绛《老王》“幸”与“不幸”的另类解读;对课文主题意义的多维解析:小议西南联大教授的“喜感”与“隐悲”。可以对照比较求同辨异,如苏轼的豪壮与辛弃疾的悲壮辨析,司马迁的“觅活”与屈原的“寻死”比较。

2.延伸教材层面。课后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如试析古典诗词中“秋”声的文化内涵。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文化现象、某一文学现象、某一语文学习中的发现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如当代知识分子的“乡土情结”、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等。

二是关注校园生活。校园是学生的“第二家庭”,学生通过校园生活来获得知识、培养心智、提升能力、健康人格。校园里有学生的喜怒哀乐、奇问妙思、梦想追求,校园是值得小论文写作大大开发的一块资源宝地。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教室微环境实时监控及自动改善系统的构想》《回家作业是“包袱”还是加油站的思考》《青春期性教育的利与弊》《这边的呐喊在墙那边听得到吗?——我们与父母的代沟》等,都是我指导的学生在校园这块肥沃土地里培育出的小论文中的艳丽花朵。

三是关注社会热点。当前,社会正处在改革中,大到世界、国家,小到社区、乡村,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于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无论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这些问题就是学生小论文写作的内容。如《树叶对PM2.5飘尘净化作用及机理的探究》《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对农民健康意识的影响研究》《大气如海、淳朴似盐——试论海盐精神的时代意义》《对必修课走班制心态的调查与分析》《就地城镇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分析》,都是学生为小论文写作探究过的题目。

四是关注地方特色。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1.关注地方的特色产业。凡是地方的特色产业,往往形成一定的规模,且一定有为这一特色产业服务的管理部门与技术队伍。指导学生将小论文写作与本地的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如海盐县的圩城、武原、元通等乡镇的葡萄种植技术非常发达,远近闻名,农业经济局与乡镇有专门的技术指导站。我要求学生围绕这一特色产业,成立主攻方向不同的调查探究兴趣小组,一个学期下来,各小组均取得了良好的调查探究效果,同时完成了小论文写作。其中,调查研究报告《我家的葡萄为何能挣大钱?——探究蝇蛆粪在葡萄生长中的作用》《“纯元牌”葡萄进入上海超市的奥秘分析》在浙江省及全国的科技创新大赛与研究性作文大赛中获了奖。

2.关注地方的历史文化。海盐县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公元前222年)被秦国命名而设立的一个县,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且一直保留着“海盐”这一古名。省级风景名胜区——融山湖海为一体的南北湖,不仅景色秀丽,风光迷人,而且孕育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省级保护文物——钱塘江海塘,巍然矗立近千年,闻名遐迩。自然山水的神韵和历史文化的遗存形成了海盐独特的地域文化。我就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为小论文写作服务。每个学期我都引导学生沉浸在对这些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调查探究、体验感悟中,他们写出了一篇篇亮人眼球的小论文,如《海盐滚灯文化研究》《海盐灶头画的艺术价值》《新四军北撤经澉浦路径考证》《南北湖形成探究》等。

3.寻访乡土名人贤士。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乡土名人贤士,这些同样成为小论文写作的课程资源。假期中我组织学生前往名人故居参观,并通过现场采访、资料查找、书信联络等手段,收集名人故事和名人作品,这对学生既是一种深受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是小论文写作的极好素材。

4.关注地方的发展与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海盐日新月异的变化,给学生的小论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农村文化科技站应该建到每个村的急迫性与重要性分析》《社区老年人家庭健康服务需求分析及智能化产品设计畅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议》《海盐紧固件行业应该往哪儿发展探讨》《农家乐餐饮业瞬间兴旺带给我们的深层思考》等,这些小论文,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研究视野,而且通过小论文写作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四、指导中做好三个转向

1.由只重视“读”语文转向动手“做”语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只重视“读”语文。学生是记语文、背语文、考语文,获得的是分数的多少、名次的高低。小论文的写作强调采用“做”语文的方式,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去观察、实验、记录、收集、整理、讨论、比较、分析、体验、感悟……这样获得的体验是直接的经验,获得的资料是第一手的,获得的知识是亲知不是闻知,是有血有肉的知识,有实质意义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2.由注重学生“独学”转向重点组织“共学”。

小论文的写作,常常需要学生组成一个个研究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写作任务,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伦理问题。同学同学,就是共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调查、观察、考察、实验、记录、查找、讨论、探究等活动,最后获得共同的结果或结论。这样的同学,才是有深度的同学,才是真正的同学。这样的同学关系,不仅促进了“智育”方面的提升,还对“集体理念、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观念培育有积极的帮助。这种“共学”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与社会的需求。

3.教师由“旁观者”转向“主导者”。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转变了,教师由幕前走到幕后,学生由观众变成实际参与者。在小论文写作中,“教师是旁观者”则远远不够,要向“教师是主导者”转变。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创设研究的学习环境,留出探究讨论的空白,帮助学生明确选题方向,指点学生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探讨,鼓励学生持续性地自我学习,获得亲身体验、直接经验,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静态的被动的吸收知识,也不再是证明已知的知识,而是在教师指导与自己选择的探究方式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写作带给学生的收益

1.拓展了课程资源,改进了学习方法。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强调学习即研究,学习的过程就是研究、发现、写作的过程。在德国,中学的写作教学有很强的学术性写作训练,如“短评”“书评”“作品阐释”“图表的描写和阐释”“专题报告”“论辩性议论文”等。而目前我国的中学写作教学,只重视“个体内省”的取向,凸显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张扬“真情实感”,过分偏向以感性思维模式作为写作生成机制,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交际性、事务性、面向社会公众、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理性写作表达能力。再加上高考的压力,作文教学变得更加的功利,成天围绕着当年会考高考的题目反复训练。而学术性小论文写作,是一种高考作文体式外的实用写作训练,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现成的知识体系,相对于我们常态的写作课堂无疑是一种新形态,拓展了当下中学写作教学的课程资源。

当下的作文教学,从开始到结束几乎都受到教师限题、限体、限时与批改等的束缚,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学生真正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创新的机会,时间一长,学生便没有了自主意识。而学术性小论文的写作,需要学生自己选题、收集资料、观察调查,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质疑创新能力。所以,长期训练,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2.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思考能力。

学术性小论文的写作,打破了目前中学写作教学以写文学性文章为主的格局。喜欢文学的学生,则研究文学现象,写文学评论类文章;喜欢科学的学生,则研究科学现象,写科技类文章;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则研究制作设计,写实验、发明、创意设计类文章。小论文写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潜在的智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掘,思考、质疑与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与发展。

如爱好古典诗词的高晨页同学,在大量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写出了小论文《“铁板铜琶”外的柔情——试论苏东坡词风中的婉约面》,文章突破传统观点,锐意创新,论述了苏东坡词风的婉约面,给苏轼其人其词以更客观的定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性才情兼具、立体丰满的大师形象。文章获得了全国第二届研究性作文大赛一等奖。

海盐县的省级旅游风景区南北湖鹰窠顶的云岫庵里有口井一一雪窦泉,长年不枯涸。民间传说民国二十三年大旱,南北湖湖底朝天,但它还是清泉如许,因而被人称为“仙水”。人们敬奉若神,有人用此水来治病,也有人用此水来吓唬人。王峰同学不信神不信邪,实地进行考察,通过调查研究,多方查阅资料,访问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写出了科学考察报告“揭开雪窦泉的真面目”,从山势走向、地质构造、岩石成份及形成年代方面阐述了云岫庵里的雪窦泉不是仙水,而是由特殊地理构造形成的普通的泉水,击破了人们的迷信传说,宣传了科学思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章获得了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3.扩大了阅读视野,促进了知识积累。

当下的高中生由于应对高考,成天沉浸在题海里,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面变窄,吸收积累少,写作文如挤牙膏已成常态。而小论文的写作基于研究,需要查找、比较、印证相关资料,需要调查相关人物与事件,读几篇文章查阅几万字是最基本的,翻阅一两本乃至三四本书也是常事。有位女生写作“中国需要诺贝尔科学精神”,除了查阅期刊与书籍,单在网络上阅读后下载的文章字数就超过了20万,一谈起诺贝尔科学精神的话题,连一些教师都远不如她。小论文的写作客观上真正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了其知识、文化的积累。

4.开发潜在智力,为未来打下研究基础。

学生在小论文里表现出的思想与见解,虽然还很幼嫩,但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锻造着创造的锋芒,体现着探索的勇气。小论文写作把未来与现实、文学与科学融合在一起,由“主动探索”替代“被动接受”,由“自己明白”替代“教师讲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砥砺,科学意识得到增强,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潜在智力得到开发,为其将来从事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3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