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耽于技而进乎技——李智祥老师的成长轨迹

  • 投稿通信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80次
  • 评分4
  • 74
  • 0

——李智祥老师的成长轨迹

张玉新

李智祥老师是在语文教学中有一技之长的人。从他的教学成长轨迹中可以清晰看到,诵读是他教学水平——专业成长中最具特色、最稳定的要素。

耽于技是教学特色的起点

至今已有20多年教龄的李老师,十分钟情于诵读,而且初登教坛就以诵读获得成功,这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师的“外功”的确很重要,比如出色的朗读、富于渲染的演说、美观的板书,这几项“外功”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艺,差不多能应付大多数的教学状况,容易引起学生的羡慕、称赞、模仿。李老师被当地同行、名家称赞,就是因为其诵读的“外功”富于美感,才使得课堂教学有“语文味”。

这一点给青年同行们的启示在于,教师要从自己的学业中找到自己擅长的“亮点”,作为教学特色的底色与专业成长的基点。而现实状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许多语文教师没有“亮点”,专业上没有特别的爱好,只能“以教谋生”而终其教学生涯。

但是,诵读毕竟只是“外功”,不是“内功”。李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外功”上,在专家学者的启发下,他开始重视“内功”的修炼。

进乎技是专业发展的成长点

可以这样说,诵读出色的教师比较注重外在的、观感上的东西,能够把课文声情并茂地演绎得很生动,甚至可能有用自己的特色“征服”学生的“小心眼儿”。在起步阶段这样做无可厚非,但若耽于此则无疑是陷于技。李老师则不然,在名家的指点与自悟中“破茧而出”,开始通过增加内蕴、书底儿来丰富自己,让自己的诵读不断显得厚重,而且在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等方面有了新的收获,从而走出曾经奉为“圭臬”的诵读之“技”,开始寻求“进乎技”的诵读之“术”。

当然,任何人的专业发展都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李老师也不例外。作为不曾谋面的评论者,仅凭有限的叙述难以窥知李老师专业发展的全貌,管中窥豹自然不免片面,尽管片面,但我还是想同李老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希望李老师能在成果的文字化上有所提升,也就是不断把自己的做法升华为更具启发意义的说法,而你的说法又取决于你的书底儿的厚度。当下,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把做法升华为说法这一点上有待进一步努力。

一位有特色的语文教师必然有教学专长,无论是“技”还是“术”,但“技”与“术”都不是终极目标,李老师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祝愿他能在此基础上悟得语文教学之道,这或许就是“一个语文追梦人”所追的梦。

(吉林省教育学院 1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