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不同的“生活艺术”——海峡两岸“民国经典阅读”同课异构

  • 投稿李成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73次
  • 评分4
  • 18
  • 0

活动背景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语文教学不断寻求变革,遂成今天局面。是符合规律的进化,还是人为强加的结果?同文同种,海峡对岸的语文教学与我们走过不同的六十年之路。从对方的眼中审视自己,能否作为彼此的参照、提供多元的选择、明确将来的方向?为此,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台湾中华文化教育学会从主题、选文、教师、形式等方面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磋商,于2014年12月联合举办了“民国经典阅读”同课异构活动。选择的文本是朱光潜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态度》和夏丐尊的《生活的艺术》。本文是《生活的艺术》的教学实录及其评析。

备课感言

易理玉(台北第一女子中学):甫接获孙剑秋教授赴浙之邀,确定讲授《生活的艺术》后,我便走进书房,翻出沉寂许久的《文心》《平屋杂文》与《弘一大师传》。夏丐尊《生活的艺术》早已从台湾的教科书中消隐,为了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深究鉴赏,我只好在假日里一头栽进国家图书馆翻阅相关的论文与期刊,还请亲和力十足的诚品书局小姐帮忙打电话调购订书。

白马湖作家——这群20世纪卓然特立的风骨典范!当我仰之弥高,末由也已之际,台湾政治大学张堂铸教授博士论文书中数语,让我颔首微笑:“他们安静地思索、耕耘、蓄积,以清醒的姿态向时代发声,与喧哗对话,企图在‘远离喧嚣’的位置,以清音稀释时代的喧哗,以踏实取代人心的浮躁,以宁静削减人世的不安。”

像是一股心灵的清凉剂,蓦然,所有的躁动与焦虑息隐,于是,我调整视角,不以仰望大师的孺慕角度出发,改以看待“湖”水该有的平视角度,回归平实,抱持着和夏丐尊、弘一法师跨越时空做个朋友的心态,这才渐次走进了这一片纯白的境地,于繁华落尽处——体见真淳!

此文原本是夏丐尊为《子恺漫画》所写的序,然而选文剪去末段,只保留夏丐尊与弘一法师相处对应的段落,于是我决定课堂授课便无须将重心旁落于丰子恺,而以夏丐尊与弘一法师为主要的两股脉络,进而汇流于全文章旨“观照享乐”来设计教学节奏。

张全民(浙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能在宁静的时光里,遇见散文《生活的艺术》,遇见文中的弘一法师,我的内心也像夏丐尊先生感动时的心境一样,充满了欢喜。弘一法师是我一生敬仰的人物,我敬仰他,因为他不仅是民国时期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更因他传奇一生中拥有做什么像什么的精神,尤其是出世后的那种淡泊坚忍的至高境界,隔着那么多年绵长的时光,始终震撼着我们现世的灵魂。

教语文有时也是一件很随缘的事情,遇见自己喜爱的文章,遇见自己喜爱的人物,遇见自己熟悉的情感,你竟会在备课和上课时把自己深深地融了进去。最好的备课,就是安静的阅读。我忙里偷闲,又让自己从喧嚣中挣脱出来,在图书馆里静静地阅渎夏丐尊先生的《平屋杂文》,读民国文学史,读关于民国作家的文学评论文章,读弘一法师的生平传记,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在进入课堂之前,得到足够多的浸润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