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生活的艺术》教学实录(一)

  • 投稿丑小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62次
  • 评分4
  • 67
  • 0

易理玉

牛刀小试寓教于乐

六人一组,孩子们入场时,桌上已然铺排好分组讨论与竞赛时可供书写的白板软垫及油性笔,一双双好奇而慧黠的眼眸,一抹抹期待与含蓄的笑容,是我们师生间美丽的初次照面。

一开始,我把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这首诗缺空的地方,叫同学们找出最恰当的词语补上。各组箭步竞奔,一张张小白板陆续贴在黑板上,好一群反应机敏兼荣誉感十足的孩子呵!

在老师的邀请下,一位清隽的男同学潇洒地站起高歌,全班在他的领唱下轻声和着……歌声中,我揣想着李叔同在浙江师范学院教美术、音乐时,那课堂也该是这样充满和谐天籁的光影吧!

“听说同学们事先都预习过今天要上的课文了,好,接着老师要用分组抢答的方式,验收你们预习的自学成效。”

在此起彼落的抢答声中,我从文本出发,透过十五道题的提问,寓教于乐,先点拨出课文里一些须注意到的重要字词概念和文章主旨,也暗藏着某种观照玩味的能力。

疑义与析沉潜涵泳

经同学们推举,现场两位同学将文中夏丐尊与弘一大师的四段对话,通过即席朗读、精彩模拟情境,班上上课气氛立刻被炒热加温。接着,我将课堂活动重心设定于同侪的讨论与分享,逐一抛出问题:“什么叫作生活?请为‘生活’下定义。什么叫作艺术?请为‘艺术’下定义。请举实例说明什么叫作‘生活中的艺术’?什么又是‘艺术生活化’?”

孩子们充分发挥联想力,讨论归纳,回答所及,兼容中西美学与史学。一位同学回答“把食物做得色香味俱全,便是生活中的艺术”,引发全场莞尔;另一组在众多例证中,特别引《清明上河图》说解艺术生活化的转化与连结,那幅北宋汴河美丽的繁荣景象,瞬间铺卷,赢得共鸣的掌声。霎时,我想到前往鄞州中学途中一再擦身而过的宁州博物馆,这座折射着丰富文化底蕴、呈现着泱泱大度精神的建筑,不也切切落实着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人文美感!

“请简扼归纳:这篇文章,主要从哪些角度描写弘一大师?”“文中哪一句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分析本文的文体。”

我尝试从文章结构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大处着眼,析理文脉。又引导他们在爬梳文本之后,试着去勾勒出作家与文章的风格:“这篇文章写作的特色和风格如何?”

各组分享的答案,极具一致性,于是我引杨牧《中国近代散文》推许夏丐尊乃中国近代散文记述类的前驱之语:“清澈通明,朴实无华,不做作矫糅,也不讳言伤感。”以此佐证并肯定孩子们精准的分析。孟子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于是我顺势简介白马湖四友与弘一大师,以及春晖中学的师生情谊,之后再拉回课文问同学:“从弘一身上,你看见什么样的人格特质?”

面对这样一位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翩翩贵公子,竟尔抛却半生风月与繁华为僧,各组同学都能正向思维地点出弘一大师后半生处世的简朴,然而问及:“你愿意过着像弘一大师这样的生活吗?”全班却几乎全数摇头了。我永远忘不了席中那位独特的男同学举手分享他对这种生活不以为忤的看法,那清澈的眼神,抑扬有致的嗓音,活脱脱已然领悟超越物质生活而飞腾于精神生活的个中三昧,那神采,仿若弘一的薪传人,如此飘洒,如此静定,如此迷人!

课堂末,我以梭罗《湖滨散记》的一句话为弘一大师的人生抉择做结:“如果有个人的步调和他的同伴不一样,那是因为他听见不一样的鼓声。”

是的,唯有经过如此循序渐进的认知与思辨过程,我才得以逼仄出全篇文章的篇眼与章旨,让“观照享乐”不再只是一道测验题的答案,或只是一枚平面化的字词。当我们能渐渐体察并感知到这群白马湖作家是如何以其人格力量、审美艺术,形塑其人格理想与生命境界,我们才能学会在平淡或平凡中如何选择,如何和真正的自我对话,从而懂得让生命的特质自觉圆满,真正的享受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