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选择·磨砺·成长

  • 投稿Arth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20次
  • 评分4
  • 53
  • 0

柳咏梅

无悔的选择

从小,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高考时志愿填的全都是师范类院校。1991年7月,我从南京教育学院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那时我给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是:读硕读博在高校教书,走专业教师的发展之路。2001年4月,我在南师大旁听研究生课程,文学院公告栏上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招应届毕业生的通知吸引了我,唤醒了我曾想去中学教书的念头,于是面谈、试讲、审核一切顺利,我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开始了初中语文教学生涯。

因为喜欢,我选择了转身。可是真正深入到中学教学后,我发现,一切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在高校工作时,白天做做系里的教务和团总支工作,晚上读读书,一周不过几节课的教学任务。而现在,除了教两个班的语文,还要当班主任。从早到晚,被学生的事情塞得满满的。生活内容、节奏的诸多不同,促使我要尽快适应。我开始主动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备课,上课,制卷,辅导等。可是,渐渐地,我越来越疑惑:每个学期教材上的30篇课文就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吗?全年级必须要统一作业吗?课内教学如何推进课外学习?如何开展活动推进语文学习?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帮我解答。我就像一个独行者,在隧洞里艰难摸索。我鼓励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全心全意一路向前。我要有属于我和学生们的特色语文。

在高校工作时我读了大量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著作,姚竹青老师的大语文教学法、宁鸿彬老师的思维训练,都曾给我很深的印象。我试着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带着学生们每天背诵一首唐诗,每节课听记一则故事,每周出版一期班级语文报,每个学期开展一次班级文化艺术节,……这些丰实的活动贯穿了我的语文教学。我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探求教育之道,借活动来诠释语文的丰富内涵,用爱心陪伴学生过一种纯真的语文生活。历届学生返校看望我时,总是很感激地说我给了他们不一样的语文生活,他们因而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快乐与幸福。如今想来,我为学生们所做的一切源于我的选择,为此我要努力去谱写更多的精彩篇章。

磨砺真功夫

因为每天都身陷于班级管理与应对教学任务中,工作的前几年我的语文教学研究几乎空白。

一次,我执教一节校内公开课《孙权劝学》,同事们对这节课评价颇高,交流时一位历史老教师问我:“既然是写孙权劝学,吕蒙也学有所成,为什么要写鲁肃拜见吕蒙母亲呢?”我被问得哑口无言。这是我备课时压根没有想到的。

曾经以看熟《教师教学用书》、用好教案为目标的我,开始主动加强研读课文能力的训练。不借助任何资料走进文字中。暑假,我的生活除了做家务就是读课文写解读。这种看似单调的生活,却带给我一种全新的感受:课文这么可爱,写作如此迷人。家中厨房里也备有笔和纸片,有时,做饭时突然想到研读中的某个问题或者一个教学创意,我立刻记下来,饭后录入电脑中。有一段时间,我对研读文本和创意设计达到了痴迷状态。120多字的课文语段我写出1000字左右的解读稿;1400多字的《谈生命》,解读稿达7000多字;《那树》一文我写了两个版本,其中一稿达9000多字。随着解读文本增多,我从中归纳出一些有趣有效的方法:破题解析法、逆推而上法、背景人手法、成语还原法、以词带篇法、情感同理法、细节证明法……这些既是解读文本的巧妙方法,也是我产生创意设计的源泉。

2011年3月,我要做一节市级阅读教学公开课。于是,我特意选择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目的只有一个:磨砺自己。因为这篇课文可参考的资料非常少,《教师教学用书》上没有对《月》的解读。我先素读,并写了4000多字的解读稿。“找准角度,利用文本,关注活动,提高能力”,是我对自己教学的一贯要求。我以课文导语中的“特殊的年代”“寄托着深意”“别样的心情”三个短语作为教学线索组织教学。别致的角度、巧妙的结构、预设与生成完美的结合、学生精彩的发言……这节课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高度好评。特级教师丁卫军这样评点我的课:“通览柳老师的这节课和其他课例,我们会惊讶于她对教材的研究,就单说对‘导语’(无论是单元导语,还是课前导语)的研究,像她如此精微如此系统的,在全国怕是难找到第二人了。这也是她的课堂教学设计精巧、课堂生成精彩、课堂开掘精深的基础。”

这堂课不仅锻炼了我独立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更推进了我对教材中课文学习导语的研究。我把人教版七至九年级的六册书共170篇课文的学习导语逐字录入电脑。那段日子,我整个人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并将课文学习导语文字打印出来,深入揣摩研读,又结合平时的思考和自己的案例将它们进行重组,最终完成了近两万字的一篇论文。文章的第四部分《“学习导语”指瑕——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发表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除了磨砺自己的基本功,我还关注并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用做卡片的方法进行资料积累。我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名作欣赏》等六七种语文期刊。每本杂志收到后,先仔细阅读每一篇。寒暑假时再次阅渎,按照专题把相关文章登记到卡片上,数百张的卡片铺满我的书桌,成为家里一个壮观的美景。外出讲学甚至旅游途中,我会带上一些卡片,在候车厅、在飞机舱,用碎片时间把卡片上新增的内容输入电脑。这种几乎是最笨拙最原始的方式,让我拥有了一个微型资料库。近几年,我每年都参加《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 语文卷》的编写工作,自建的资料库为我搜集材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解读文本,研究教材,积累资料,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些磨砺,如今已成为我的常态生活,我享受着自己选择的这个美好的工作——初中语文教学。

援教助成长

近些年,我被邀请外出作课和讲座,这些活动成为推动我成长的新力量。

2012年年底,作为首批志愿者,我参加了全国中语专委会农语中心组织的义务援助计划活动。那天上课时,整个报告厅遭遇了多次停电,我带着学生们处变不惊,向老师们展示了师生美好的风采。苏立康老师和李元昌老师都对我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褒扬:“处理从容自如,可见备课人心。”“课上出了新意。这种新来源于执教者不仅有自己对文本的琢磨,更是建立在平时广泛的阅读基础之上。”这次的停电事故,也实实在在地考验了我。如何面对突发事故,如何以超然的平静和灵活的处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课堂变化,这需要底气,更需要智慧。从这次的教学意外之后,备课时我会考虑各种突发的可能,教学中,我更加从容。

因为参加活动我认识了许多一线老师,他们那种对提高专业水平的渴望、对语文教学的敬业,常常让我感动,也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为了能给国培班的学员们带去高质量的讲座,我对自己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梳理,写了两万多字的讲座稿。丰富的资料,生动的讲解,获得学员们的好评,并成为“湖南省2013年度‘国培计划’各项日排名前五的专家”。

每一次讲学,对方需要什么,我就拿出什么。这样的被“点菜”,着实是对我平时教学和科研的考验。

最难忘的是去年12月在本溪市的送教活动。当地教研员告诉我,我是“十多年里第一个走进本溪市送培的外地专家”。想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把这么重要的培训任务交给我,看到这些老师辗转奔波冒着风雪来学习,坐在那里专注地做笔记,认真地倾听,我心里满是责任和感动。那天,我站了七个多小时完成了两节课和两场讲座。利用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我又把与讲座有关的课件及大量的链接资料整理好,全都留给了老师们。活动结束时,外丽天已经黑下来,大雪依然在飘舞,我知道,除了我在大雪中赶路,还有许多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在返程途中,风雪中我们一同行走在语文之路上,共享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快乐,这是何等的幸福!

与更多的老师们携手同行,欣赏更多的语文美景,是我人生一大乐事。

教学语录

◎语文教师的重要素养是真心地爱语文,真心地爱学生,真心地爱教学。唯有具备这“三真”,才能教好语文。

◎语文课堂是师生借助语文实现彼此生命共成长的美好殿堂,唯有相互尊重、相互感恩,才能实现相互成就。

◎独立深刻的文本解读是优秀教学设计的前提;精美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表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学设计的唯一目标和检测标准是学生语言学用的过程中是否有所进步。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梯子,但不是普通的梯子,而是一台始终满含生活激情和工作热情永不停运的电梯。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