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初中语文课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 投稿观明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83次
  • 评分4
  • 82
  • 0

刘德敏

(贵州省册亨县第三中学 552200)

一、巧设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根据教材和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巧妙设计学习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方便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巧妙设计学习问题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设计的学习问题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感到陌生。这样的问题是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如在教学阿西莫夫的《短文两篇》的过程中,我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由于这个问题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他们对这样的问题感到比较陌生,进一步思维的兴趣也就没有了。

反之,假如我们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效果就迥然不同了:“课文围绕恐龙向我们讲述了哪些知识?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教学中,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都急于想知道关于恐龙的一些知识。他们往往表现为:一听到这样的问题,睁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笑容,然后眉头紧锁,不停地转动着明亮的眼睛,自主学习探究的劲头就来了。

(二)设计学习问题时,要善于把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的问题,方便学生解决;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方便学生在解决了上一个问题后,能“势如破竹”的解决下面的问题。

譬如教学《老王》这篇课文,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1、阅读读课文,了解到老王的一些基本情况。(老王身体弱,有眼病;靠拉三轮车维持生活;住房简陋,家庭贫困;没有亲人,十分孤独,只有一个远房的侄子经常来烦他,拖累他。)2、“这些可以看出老王的生活怎么样?”(苦!)3、他在给作者一家拉车的过程中又是怎样做的呢?”(老王拉作者丈夫去看病不要钱;送的冰块比别人大一倍,价钱减半;临死前还要送鸡蛋和香油给作者,而又怕麻烦作者再去送鸡蛋钱,无可奈何只好收下鸡蛋钱。)4、老王的这些举动,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这样,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就像剥洋葱一样,使学生很顺利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设计的学习问题,要有利于实现教材和大纲的目的要求。

学习问题不能设计得过细。如果问题设计过细,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一路走一路看一边聊,学生只是在充分解决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这样,一节课下来,花费了许多时间,学生得到的只是关于课文的一个个局部的零碎的知识信息,却得不到一个完整的认识,更谈不上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必须从过细的细节中跳出来,让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因此,在设计学习问题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纵观全局。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巧点拨

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这种点拨,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俗话说的好:“聪明绝顶,也要人提醒”。在我看来,“点拨”就是“提醒”。而巧妙的提醒,就是在学生遇到难题而“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教师用“只言片语”让他们“茅塞顿开”,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如教学小说《孔乙己》,学生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难以理解。我进行点拨:1、“孔乙己为什么站着喝酒?”(没钱。)2、“站着喝酒的多是什么人?”(短衣帮。)3、“孔乙己为什么穿长衫?”(他读过书。)4、“穿长衫的多是什么人?”(有钱人,读书人。)5、“他为什么不把长衫脱掉?”(死要面子。)6、“为什么说他是‘唯一的人’?”(只有他一个人跟“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不同。)这样,综合起来,就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一个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的多余的人。

又如教学何其芳的《秋天》。有学生对“伐木声丁丁的飘出幽谷”一句提出疑问:“老师,这一句写得不好。现在不可以砍伐树木了。”我说:“第一,这首诗写于作者求学时期,那时还没有这个说法。第二,就现在来讲,能不能砍伐树木?”(大多数学生:“不能。”)“老师再问一句:‘我们用的课桌凳,家里的床、衣柜、餐桌椅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还有点不解):“木头做的。可是不是说不可以砍伐树木吗?”“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乱砍滥伐!”学生(恍然大悟):“树木成材了,可以砍伐。但要多种少砍!”老师:“提醒一下,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一棵也不能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