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语文学科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的探究

  • 投稿鱼头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28次
  • 评分4
  • 93
  • 0

张景莉,王春霞

(周口市商水县教体局河南商水46610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改革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课堂改革接踵而至的,毫无疑问就是教学设计的重新定位和教学方案的具体使用。过去那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教学方法向学生们传授某种知识,或某种道德观念。学生不一定接受,至少不一定全部领会。学生不一定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备课和教案的改革,探索新的更加符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设计方案,于是“导学案”就应运而生。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打造理想中的高效课堂。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就是基于自下而上的研究角度出发,并力求由自上而下的理论的引领,让教师零距离地感受导学案所带来的对新课程、高效课堂的诠释,去引领学生学得深刻,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教育学》指出:教学过程是由“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手段”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学生是认识的主体。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加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换,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我认为,正确有效的使用导学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苏立康曾说:“改变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式。”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使老师的教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导学案作为一个高效课堂下的新生事物,主要在实践的领域中展开了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和推广应用。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而设计的产物. 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通过学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导学案使用的有效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具体操作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差生优先),生纠正、讨论、总结自学结果——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巩固、提高)。“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自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提高,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着眼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能够较 好的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有效地进行预习、自学,并且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等活动。有效的解决课堂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目的。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导学案正确有效的使用,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就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积极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始终在听,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的状态。而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看书、检测、更正、讨论、作业 ),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呢?教师的角色也变了,不再是过去的“一言堂”、也不再是过去的“满堂灌”,老师变成了节目主持人,也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尽管老师讲的少了,但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要靠老师的引导,尤其要老师谋划好自学的策略或设计好学生自学的作战方案。

使用导学案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的关系。将预习移至课堂上,让学生“先学”上课之始,就让学生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按照老师提供的最有效的“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由于老师密切关注着每一个学生,这时的学习是独立自主的,这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教师在下面的环节中最有效的解决问题,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时学生的学习,由于有了老师的“学习指导”,有了时间的要求,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的时间观念得以增强,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让学生“先学”,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高度信任,相信学生能学,相信学生会学,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习效果就会好起来。“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带着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完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问题作记号。“后教”不是指教师教,而是指学生自学后“兵教兵”,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最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是指当堂完成课堂作业,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当堂达到学习目标,还有就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案的使用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一个有力的抓手。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由备课组长据本学期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制定出课时计划,确立主备人。导学案要求教师超周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主备人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对进行进行备课,成案之后还要返回备课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主备人修订,修改好后由备课组长或学科组长认真审核,方可形成共案,分给任课老师。分给任课教师后,教师上课前,必须在备课组编制的共案基础之上,根据本班学生具体学情基础上认真修、删、改、补进行个人复备,形成个案,才用于上课使用。要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能围绕一个学习目标,灵活遵循“揭示目标——自学指导——自学——自学检测”的基本流程,让学生能在自主、紧张、高效中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并且每节课还必须课案相符。另外老师课后还要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进行反思总结以便以后完善。

导学案是作为转变教学方式的拐杖,而不是羁绊;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风帆,而不是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