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美育已被列为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美的欣赏力、美的感受力和美的表达力,从而熏陶学生的灵魂,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呢?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诵读精思——感受美
人的审美情趣发自对审美对象——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这种感知的初级阶段往往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完成的。教材作为审美的客体,它所蕴含的美首先需要学生感受出来,而熟读精思是学生感受美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思考,不仅感受到抑扬顿挫的语言艺术美,而且还感受到字里行间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正如叶圣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如《荷花淀》开头,用寥廖几笔就描绘出一幅饱含着诗情画意的风景画——月夜编席。以这样精彩的语段,我们通过范读、齐读、听录音、默读和思考想象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散文诗,是一曲情意酣畅的田园交响乐,是一幅意境清幽的水彩画。在这幅画中,有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席洁白、荷花飘香的夜景美、有勤劳双手,熟练技艺、富饶出产的生活美;有热爱劳动、热爱亲人的人情美。学生还透过这诗的句、美的画,感受到作者对水生嫂勤劳、善良、淳朴的赞美,感到水生嫂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对这样精彩的描写,指导学生通过诵读精思,不仅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荷花淀人民那种奋发向上的战斗精神从思想上给人以感染,给人以教育。又如《敕勒歌》是一首颇富民族特色的北朝乐府民歌,精粹短章,七句珠玑,描摹勾勒出了塞外草原上的奇景美象。我们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抓住平川、阴山、苍天、阔野、穹庐、微风、绿草、牛羊等自然景物,透过字里行间进行思考想象诗中所写之景,不仅幻化为一片净朗、丰盛、肥壮、安静、和平的图画呈现于眼前,而且还似乎看到了那骑在马背上的牧童,听到了那悠扬悦耳的牧笛声声,感受到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使学生从自然美的描写中,发掘出蕴意深邃的社会、人情美来,从而引起审美愉悦,获得美的享受。
二、剖析玩味——鉴赏美
通过诵读思考,学生所感受的美,还只是一般的审美感受,还仅仅停留在情感的初步感性阶段,加之有的课文写景物、写场面、写事件、堪称是一幅幅饱和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文辞优美,结构精巧,立意深刻,寄寓着深刻的思想、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着意引导学生剖析准确而富有新意的语句,鉴赏含蓄而富有深意的字词,使学生审美感受得以升华,从而得到美的感受和美的陶冶。例如《雨中登山》全文以登山行踪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紧扣一个“雨”字,写出了自岱宗坊至南天门的路程中的悬泉飞瀑、青松古柏、古庙洞天,茫茫云海,确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就说虎山水库吧,作者把它描绘成七幅黄锦。以“跃”、“铺”、“碰”、“激”、“撒”、“跳掷翻腾”等生动的词语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水声、水形、水色、水态,可谓雄伟而绚丽,只有引导学生剖析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并进而由表及里地鉴赏其描绘的意境之美、意蕴之深,才能真正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又如教学《风景谈》“高原归耕”一段,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用“丛密挺立”的“谷子”、“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缭绕不散”的“歌声”和“牵牛掮犁”的“人”对照写的手法进行剖析鉴赏,让学生从一幅交织着大自然的美与人物情操美的图画中,被延安人民高尚的情操和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
三、加强训练——创造美
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了大量的、丰富的审美感受,同时也进行了充分的审美鉴赏,必须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去感受美,并在此基础上去用自己的实践来创造美。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课堂训练,如指导学生描述人物、情节、场面和意境。其次重视作文指导,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训练,除配合课文教学练习各种文体的文章外,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使学生从以教材为审美客体的局限中走出来,走向以自然美和社会美为审美客体的大世界中去,锻炼他们一颗能感受美的心,一双能鉴赏美的眼、一张能表现美的口,两只能创造美的手。例如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天山景物记》,领略了天山美丽的风光后,就安排学生到离校不远的西葛村和镇南村去领略自然风光美,去调查走访村民,体会人情美,去参观村史展览室,了解这两个村艰苦创业、由穷变富的史实,学习人民群众的精神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模仿《天山景物记》,通过记叙西葛村和镇南村的风景人情去创造美,不少同学写出了优美清新、真切感人的好文章。其中一篇《西葛新貌》描绘了西葛树木葱绿苍翠,青堂瓦舍整齐成行,鸟语花香,麦浪滚滚的美丽富饶景象,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美的熏陶,养成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