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内隐学习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投稿温存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41次
  • 评分4
  • 82
  • 0

一、内隐学习理论及其特点

“内隐学习”的概念首先由罗伯(A.S.Reber)提出,是指无意识、自动化的获得知识的过程。“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汉语文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具体来说,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的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

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理论。外显学习,学习主体表现出明确的目的性、策略性、可操作性,内隐学习则强调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性、非控制性。因此,与外显学习相比较内隐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自动性:在没有意识努力的情况下,发现任务的隐含规则和潜在结构,无需人们有意识的去探索。

2.抽象性:通过内隐学习得到的规则,很难用语言来揭示出来,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即“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能告诉的。”

3.高效性:内隐学习无需消耗大量注意资源,心里容量大,它能在瞬间依靠直觉、灵感等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内隐性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主体的无意识性,即主动性。这一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对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内隐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内隐学习就是要把汉语文的特点,内隐学习理论的精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无意识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文化性、人文性。语文课文的选文都体现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思想、情感,这些方面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思想、人格、情感、人生体验等进行全面的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教师一味的采用说教式的方法效果反而会不好,如果我们的教师采用“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感染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一种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教学效果会更好。

语文内隐学习强调学习的无意识性,熏陶感染式的教学方法。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恰恰与此相反。主要表现在:过分注重外显性的效果,语文知识成了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考试成绩成了最终的指挥棒,教师追求立竿见影式的教学方法。内隐性的效果则被冷落。

三、内隐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多极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学校的教学计划,为孩子量身制定一个培养计划,家长也要尽量让孩子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习,也要多与孩子一起看书、交流感受;良好的校园、班级环境: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明、文化、乐观、积极向上的客观环境,教学环境:语文课文是精神、文化的载体,这使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这就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了一个感悟的过程。学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淡泊功名利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学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忘我奉献精神、为百姓疾苦拼搏的博爱境界;优秀的语文课文也包含着世人深刻而独特的人生体验,多少人曾为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而感叹年华易逝,为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奋发,为李煜的“一江春水”似的愁绪而流泪,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惋惜,为祥林嫂的不幸感到震撼、为鲁宾逊的坚毅感到钦佩。这些独特的人生体验必将会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其次,加强语文实践教学。

重视语感教学。汉语言文字不同与西方文字,表现在它有很强的形象性、意会性等特点。因此,语文内隐学习强调语感教学。语感是很难用语言解说的一种心理品质、语言素养,它的养成过程是模糊的、难以用意识控制的,是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慢慢形成的,这其中获取的知识也是内隐的,就像我们熟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熟读成诵的过程,也是情感、思想、文化的积淀过程,更是形成内隐记忆、获取内隐知识的过程。作品中,诸多的语文养料保鲜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内化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会自动的转化为语文能力,这所有的过程都是内隐学习的过程。

第三,改变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在作文教学中,但收效甚微。学生们一提到作文也是觉得无从下手。作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这既需要显性学习学到知识,更需要隐性学习学到的知识。这里着重探讨隐性学习及知识对语文作文写作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作文教学主要有三部分构成:提炼素材——思维运用——形成语言文字。这些都不同程度的需要内隐学习及隐性知识的参与。学生不同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社会生活、审美能力、情感倾向、思维品质等都影响素材的确定。其实,在教学中通过隐性学习选取的素材及语言表达更具个性化特征。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无话可说”是写不好作文的难点。似乎一个班级的作文都出自于一人之手。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过分的讲解显性知识,如用大量时间讲解审题、组材、立意、语法、修辞等,而学生依然写不好作文。殊不知,是由于忽视了隐性学习理论,隐性知识未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下激活学生的隐性知识,这些都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日积月累。

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要经常要求学生,来“内省”自己学到的语文内隐性知识,主要是在课文教学或日常生活中经历的,这样,这一部分知识才能更好的纳入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也就丰富了学生的隐性知识,也就教会了学生怎样用隐性理论学习,可以说,内隐学习理论能够让我们跳出传统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的单一维度,为我们从更深的层面揭示语文教学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