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关注学生生命体验

  • 投稿止水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19次
  • 评分4
  • 71
  • 0

文/刘雪峰

《安恩和牛奶》是一篇短篇小说,选自诺奖得主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的乡土小说集《希默兰的故事》,现收录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小说告诉我们:清贫的老妇人安恩牵了一头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场,因为奶牛是“出身高贵的纯粹良种”且“健壮结实”,所以很多人想买,但是安恩坚决不卖。在愤怒的人们的追问下,安恩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她把奶牛带到牲口交易场来,是想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语出刘勰《文心周住龙·知音》,原句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能够被人理解。

这篇小说多处地方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所以我们在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和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这一点,“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关注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语文教学中常说要让学生“披文入情”,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如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领会文章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的心灵。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

读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整体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情感,认真体察作者热爱什么,憎恶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尽管感知有时不一定准确全面,但一定要有所体察,要能基本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在学生复述小说故事情节后,提问学生: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想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很多学生都会回答:要保护动物,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学生能回答出这些答案,说明已经基本把握了作者的意图,但这还不是深层次的把握,教师还应抽丝剥茧,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二、探究诱发作者情感的缘由

在基本把握了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基调之后,就应当探究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对事物为什么热爱,为什么憎恶,为什么景仰,为什么鄙视……这样,阅读就深入一步了。

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深层次的目的:

1.课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安恩对奶牛的爱护?

回答示例:(1)“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它那黑白相间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

这些语句暗示了奶牛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吃得好,睡得好,生活得好,可以看出安恩对奶牛照顾得无微不至。

回答示例(2):“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这句话交待了背景——安恩和奶牛的感情基础,暗示了人牛之间相依为命的状态。

回答示例(3):“那头奶牛依儇在她的身边,蹭头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奶牛对周围的环境并不感兴趣,它所看重的只有它的主人——安恩,说明奶牛和安恩的关系十分和谐,从而反衬了安恩对奶牛很好。

2.各种各样的人都看中了这头牛,买牛人看中了牛的什么价值?而安恩呢?

回答示例一:

生1:牛能产奶。

生2:牛能卖肉。

生3:牛能卖皮。

师总结:人们看重的是牛的实用价值或利用价值。

回答示例二:

生1:牛能产奶给安恩喝。

生2:牛是她的伙伴。

生3:安恩没有其他的朋友,牛是她唯一的朋友。

师总结:她和牛之间是伴侣,是任何其他东西不能替代的,安恩看重的是牛的情感价值。

3.这篇小说仅仅只是告诉读者要保护动物,要与动物和谐共处吗?能不能挖掘更深层次的意图呢?

回答示例:

生1:人和动物是可以相互沟通的,安恩就把自己的奶牛看做是自己的亲人,她很重视奶牛的感受,用爱心与牛相处,我们也要向安恩学习,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生2:想告诉读者金钱与情感哪个更重要,我们不要只知道从动物身上索取利益,也要懂得付出爱心,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动物与我们人类是平等的。

三、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文体的解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拓展。

概括总结出“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结论,这还不够,还可以拓展延伸,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关注与体验,此时,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身边有没有保护动物的事例?或者是伤害动物的事情?

2.除了动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拥有生命的植物加以爱护?周围有没有正面或反面的例子呢?

师总结: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对它们的爱护,也就是对它们生命的尊重。对动植物要爱护,我们人类之间就更应该如此,不能随意伤害他人甚至是他人的生命,应和平共处。

3.学完课文后,请以“国家路上……”为题续写一段文字。

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丁嘉宜同学在想象安恩和奶牛在路边“谈心”后是这样给这段续写文字结尾的:“温暖的阳光、散发着植物清香的土地、蜿蜒的小路,还有那相依相偎的奶牛与老人,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地平线上!”小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真实生命体验下的“母女”晚归图!

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不释手,不仅因其语文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努力发掘教材所饱含的真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感情的共鸣,进而加深对生命体验的关注。

(作者单位:靖江市长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