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关注知识崇尚智慧语文教学活力思考

  • 投稿Crus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97次
  • 评分4
  • 89
  • 0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较好努力的过程,在教学中关注知识崇尚智慧的教育是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关注崇尚;知识智慧;四射活力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学科,我们必须树立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理念,要想促进我们初中学生获取多方面的发展,尤其需要注意教学过程要永远保持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态势,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探索才能凸显出主动性,对文本内容发现的空间才会更为宽敞,机会亦将会是越来越多。

一、关注知识崇尚智慧解读文本应当是第一需求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想关注知识和崇尚智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教师要去有效地解读文本。有效解读文本第一要整体解读,我们应当看到的是苏教版语文教材首先在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每册书都由“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三大板块构成,单元前的介绍某种读书方法与习惯的短文具有很强的点拨性。每篇课文后的探究练习与单元后的综合学习与探究利于学生提高自主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些都应当属于我们所必须去认真解读的内容,切不可去随意放过。第二当然是每篇课文的解读,也许有人会这样去说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怎样的文本我们不是滚瓜烂熟,再说我们又有哪个教师没有点解读文本的硬功夫,只要一拿到文本又有谁不是胸有成竹?但是,笔者却不是这样认为,窃以为即使文本内容我们能够了如指掌,但不等于说就已经能够去实现了对学生的知识的高效关注乃至于智慧的崇尚。还需要去科学的解读文本,要切实找到最佳切合点,进而手中握起启开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实践让我们感到学生的智慧是动态生成的,现在学生的智慧已不同于以往,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学生的能量,如果不去正确对待有效解读文本的问题,有时我们的课堂则会出现招架不了的尴尬局面。笔者就曾吃过一亏,因此于情于理也就长了一智,平时的教学我总要去花上很大的气力解读文本,课堂教学时也就显得游刃有余。

二、关注知识崇尚智慧学生积极参与应当是重要需求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既然是主体那么我们就要把他们当做课堂教学所必须唯一关心的对象,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两者应当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学合一、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些道理。

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去进行充分而又认真的前置性学习,学生如果是在真正的进行前置性学习的话,课堂学习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率乃至于参与学习的效果也就显得十分的显著,因为在打有准备之仗。其次是努力创设利于学生去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情境,情境是多元的,手段也是多样的。再次是运用好评价去促进学生努力参与学习的活动,对于评价当以形成性评价为先,因为它所关注的是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我们去及时的揭示学习中的问题进而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我们学习的活动,尤其能使我们的学生之心态得到有效的调整。

譬如教学七年级下册毛泽东的词二首时,笔者就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沁园春.雪》是一则“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气贯长虹的不朽诗篇”。前置性学习时让学生去根据写作年代查阅资料,学生则比较好地找到了作者写作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为课堂学习中学生去展开激烈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课文时又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呈现出诸多的画面,以画面去着力渲染气氛,在展现画面时还配以与词的感情基调相融洽的音乐以及文字解说,课堂上便呈现出十分活跃的气氛。具体进行探究时学生们便进行着诸多的激烈辩论,学生在辩论时就像春天百花盛开似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谁都想在课堂上一展自己的“歌喉”,继而还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的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语文学习进步的快乐。不但如此,教学完这首词后笔者还抓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去搜集相关的以雪为题材的诗词进行阅读欣赏,并让其利用一定的时间撰写小论文而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获取了较好的效果。

三、 关注知识崇尚智慧高效共享资源应当是不可或缺的

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相互联系,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能够得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涵盖的面比较广,笔者在此所谈及的课程资源是狭义性的课程资源,是专指学生学习中涉猎学生知识关注以及智慧崇尚方面的资源所在,说得比较具体一点就是我们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生成出来的资源。首先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学生的这些资源生成于我们学生思维的激烈碰撞,是诸多学生的思维火花的结晶,在不少的课堂里我们是不大重视这个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了此等问题,最起码是对学生创新创造性思维积极性的泯灭,也是我们学生创新阅读更深层次解读文本能力的约束。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去进行充分的思维碰撞,以此达到创新表达的最佳境界。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从不放过共享学生智慧资源的机遇,不怕麻烦,不去简单地草率了之。

譬如教学九年级上册陆蠡的《囚绿记》,这是一篇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写于抗日战争爆发时的作品,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品里作者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回忆自己怎样和它们邂逅相遇……寄托着作者的深深情意。如让学生去探究文中部分语段所隐含着的矛盾时,学生的思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这是一段与作品中诸多文字具有着相同隐含着丰富内涵的文字,它里面到底隐含着怎样的矛盾呢?学生在自由表达时发生了诸多的分歧,然而也就是这诸多的分歧促使着诸多的学生去进行着深层次的且更为高质量的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市二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