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焕发学生生命灵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47次
  • 评分4
  • 23
  • 0

文/李万霞

【摘 要】时代的不断进步,对国民学习的要求也更高,开阔视野,开放心态,创新思维的学习都已提到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上来。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更灵活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认真研究这个新发展时期的新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灵动生命;提高实效;策略思考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已在逐步增加,对初中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趋于更为广泛深刻。语文材料感受和理解的多元性是客观存在着的,必须加强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实践,在实践中焕发学生生命的灵动。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经常性的思考,比较理想的课堂实践形成了一些的感悟。

一、焕发学生生命灵动需求语文课堂的情趣性

日趋活跃的探讨,教学流派纷呈,对语文阅读教学业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教育在华夏大地尽显风采,无论怎样的流派,都有其共同的特征:教学中都在力求顾及学生独特的生命表现,使得学生的精神生活更为丰富,个性展示的空间更为宽敞。这就比较实在地告诉我们:追求语文教学焕发课堂生命灵动的情趣性应当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语文教学情趣性的建立,就当今教育教学的条件看,要做到让学生能够在优美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里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语文教学课堂颇具情趣,那学生生命之灵动就越显其充分发挥。如教学苏教版7年级下册的《木兰诗》一文,应当说我们初一年级学生对理解诗歌的情节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因为学生已从影视、电视中对木兰代父从军、驰骋沙场有了较多的了解。预设时我深深地感到,还从故事情节去入手是极不可能吊出学生学习胃口的,所以我调整了让学生学习的思路,从略了学生了解诗歌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探究,并把花木兰的人物形象与我们新发展时期进行链接,创设新时期需求雄壮和柔情之美的情境,如汶川地震、反恐斗争所需要的壮烈美,使得学生能够比较好地领悟人们相互之间的柔情美所需要的支撑条件。让学生在充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探究人物的形象,学生的探究兴趣极为浓厚,人物形象的理解亦显得比较之丰满。语文教学篇目当中的景、情、事都有学生自我探究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在于情于理的创新探究中,总可以去更为丰实地焕发学生之生命灵动的。

二、焕发学生生命灵动需求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和教育,用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先生的话说,应当是:“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如果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走进丰富而又美好的精神世界,有了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产生出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的敬畏,生发出对人类璀璨文化的由衷赞叹,那语文课堂则将会呈现出异样的精彩。笔者曾听过一位颇有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的一堂语文课,执教者教学的是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我们都知道,对小说的主题以及人物形象不少的资料都介绍得不少,该教师在教学时也充分地让学生去通过互动解决了相当多的问题。然而,执教者却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让学生进入神游于文本的字里行间的角色,让学生去进行更为有效乃至于更为高质量的互动。应当说在课堂教学中,非经彩排的擂台赛是需要一定胆量的,但也完全可以看出该教师平时教学引领学生互动探究的基础是夯得何等的坚实。教者应用SMART技术在电子屏幕上:“而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探究对这样的话语,你们有何感想呢?学生们经过深层次的思维,经过相互之间思维的激烈碰撞感到:从字面上看是先生在责备自己,而骨子里先生是通过对自己的责备去求得学生很好的与自己形成爱护祖国语言的强烈共鸣,先生达到这样的目的了吗?然后让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求答案,学生便很快的知道:“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显然,先生已经让学生爱上了法兰西语言。

三、焕发学生生命灵动需求语文课堂的创新性

教育部于2011年所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这是新的形势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正如朱永新先生曾经道破的一样:“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现代教育媒体可以促进语文课堂在让学生生命有效地灵动着,多媒体引入课堂,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堂教学因此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生命的灵动也还必须保证其多媒体应用的科学性,在追求趣味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保证其科学性,这样才可以产生焕发学生生命灵动的奇效。譬如教学文学作品,总要配一定的曲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学作品,如果所配曲子与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相匹配,那感染、烘托的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凸显出来,那学生也就毫无疑问地生发出生命意义的灵动。《沁园春·雪》是一则“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气贯长虹的不朽诗篇”。学习课文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出诸多的画面,以画面去着力渲染气氛,在展现画面时还配以与词的感情基调相融洽的音乐以及文字解说,课堂上便呈现出十分活跃的气氛。学生不再是那样极为枯燥地读文本,而是借助声形并茂的画面形象进行探究,学生也就比较顺当地感悟出一代伟人那气贯长虹的雄伟气概。当学生进行辩论时则显得由衷激烈。学生辩论的激烈让我们看到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的实惠,也看到学生生命灵动焕发的奇效。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创新阅读就是从这点点滴滴开始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