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非连续性文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 投稿简谱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97次
  • 评分4
  • 24
  • 0

文/王建群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指的是承载信息的媒体不从左到右直线性连续呈现,而是多维分布性呈现的文本,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一、非连续性文本:处理信息的载体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信息的载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承载“短平快”、跳跃性的信息。学生阅读时,必须在连续性理解基础上处理信息。二是转化或呈现其他文本的重要信息。如四年级《扁鹊治病》,写蔡桓公生病了,扁鹊四次诊治,四次婉言劝告,蔡桓公都没有理睬,最后病入膏肓,死了。教学时,以“病例表”串联整堂课,将理解、表达融为一体。

病例表

“医生看病”对学生而言再熟悉不过,但是“当医生”填写“病历表”,既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又弄清了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了人物间的关系。

阅读“病历表”,学生不难发现文本隐性的秘妙:横向上,每次看病分别写了“时间、病情及诊断、蔡桓公的态度”;纵向上,可以看出课文按时间顺序展开,历经了一个多月,蔡桓公的病情由轻到重转危,尤其是“病在皮肤、皮肉之间、肠胃里、深入骨髓、疼痛而死”这几个词,生动准确地写出病情的变化。由此警示人们“一旦出现小毛病要防微杜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非连续性文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平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有些文章语言朴实,内容浅显,缺乏趣味。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转换语言表达形式,为学生搭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平台,可鲜活语文课堂。

四年级《乌塔》一文,讲述“我”在罗马旅馆里结识了特殊的“驴友”。一位年仅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游历欧洲。作者运用了一种新的叙述方式——“间接叙述”。

①制作“旅游规划表”,提炼语言。乌塔为这次旅游做了详细地规划,请默读第七自然段,提炼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完成“旅游规划表”,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提炼主要信息,感悟国外少年的自主独立。

②介绍“旅游规划”,表达语言。学生以“第一人称”乌塔的身份介绍旅游规划,再次感悟乌塔的自立,同时将文中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

③比较两种“叙述方式”,发现语言。把自己介绍的语言与原文一比较,发现文中两次写“乌塔说”,后面用的是“逗号”,并非“冒号”,人称“我”变成了“她”。“间接叙述”在比较中被发现。

④尝试“间接叙述”,运用语言。文中还有多处直接叙述乌塔的话,如乌塔反驳说:“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又如:“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学生在“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转换运用中,积累了语言,掌握了方法。

三、非连续性文本:联系读与写的纽带

语言文字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不同组合、排列来表达思想。正如歌德所言“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学生学习语文,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发现语言表达形式,并迁移运用。

《金钱的魔力》中,马克·吐温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调塑造了两个“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人物形象。教学时,采用“特写镜头”,聚焦语言,把语言放大,在语言中探寻内容与形式的秘密。

学生阅读相关语段,交流后发现:作者运用“夸大商品、贬低同伴、抬高对方、语言夸张、标点连用”等方法塑造了一个虚伪、爱钱如命的老板形象。

接着,让学生学着作者的“夸张招数”,给站在老板边上的托德“编台词”。

托德微笑着,朝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紧接着对我说:“啊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前面的阅读理解与积累,学生很快入境,像模像样地学起了“马克·吐温”式的语言。

生:托德微笑着,朝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紧接着对我说:“啊哈!请您跟我来吧!您穿这套衣服真是太好看了!我从来没见过一个人穿得这么好看!您简直就是一个明星啊!”

生:托德微笑着,朝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紧接着对我说:“啊哈!这位先生,您穿上这些真是跟那些亲王殿下有得一比了,哦!不是,应该比那些亲王殿下还要高贵!这位高贵的先生,刚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哦不!是狗眼不识泰山!请您原谅我这个下人吧!”

抓住“特写镜头”,聚焦“马克·吐温”式的语言,让学生读中理解语言,发现语言,运用语言,由“读”引向“写”。

四、非连续性文本:沟通生活的桥梁

生活中到处是语文,学好语文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语文教学要打破学习与生活的“壁垒”,让语文教学接“地气”。《课标》也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而非连续性文本,正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用简洁的语言反映生活。

◎旅游论坛: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短信、微信、论坛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这些现代化的非连续性文本,无一与语文脱离联系。教学《乌塔》以“旅游论坛”来构建话题:作者汪晓洁在“旅游论坛”上发表了一则帖子,结果引发许多人跟帖。试着在论坛上跟帖,发表看法,不过得有理有据,可从文中寻找依据,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意见。

论坛中,学生自由“跟帖”,畅谈想法:有的赞成,认为“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有的反对,因为“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14岁的孩子远离家乡外出旅行,万一发生不幸,家长非常痛苦”;更多的表示赞成,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生活的滋味……

“旅游论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的语文学习平台,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运用现代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学生活。

◎制作海报:

生活中,广告、海报、宣传单无处不见。精美的图画、凝练的语言、别致的排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教《精彩的马戏》一文,以“制作海报”为学习背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炼信息,师生合作完成海报,根据海报发现写作顺序与方法,最后小组合作制作一张海报,并试着介绍精彩节目。

学生在阅读、制作海报的过程中,习得了语言,发现了语言的表达规律;在介绍海报的过程中,运用了语言,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

“教育这个高智慧的行业,却最少用科学技术成果来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将是改变现行教育模式的一个突破口。”教学实践证明,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