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 投稿呵呵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73次
  • 评分4
  • 78
  • 0

文/杨志强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对语文教学的诠释,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论述了从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平台,教给质疑方法,畅通释疑渠道,从而完成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质疑;途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备好课,在教案中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答,通过学生解疑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形式,主动权在教师的手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疑问,但真正的学习是离不开疑问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人们说知识丰富的人有“学问”,从这个词语即可看出,知识的学习既包含“学”又包含“问”,问的过程即是“疑”的过程。清代学者刘开说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可见学与疑的关系之密切。明朝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但是纵观目前的课堂,学生质疑的缺失还是随处可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教师质疑代替学生的疑问,二是以教材的疑问代替学生的疑问,三是不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四是不尊重学生的问题。

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重视初读新鲜感

初读一篇文章时,对文章有很大的新鲜感,在这种新鲜感下,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知识都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这时候学生的疑问最多。我在设置前置作业时,一般都会在最后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读完本文,你有什么疑问。”比如我在讲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时,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老师,我见过一本书,它的名字是《鲁滨逊漂流记》,它和今天学的是一本书吗?为什么主人公的名字有的写成‘鲁滨孙’有的写成‘鲁滨逊’呢?”这位同学就是在初读本文时提出的疑问,如果是对本文已经学得很熟悉了,他有可能已经习惯了本文的名字就是《鲁滨孙漂流记》,就不会再提出疑问了。

二、重视课堂留空间

在一堂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一般的讲课时间都在20分钟以上,似乎讲得太少,学生就会没有收获。殊不知,知识的过程正是学生间“切磋”的过程,所谓:“切磋琢磨,乃成宝器”。(汉·王充《论衡》)学生在自己设疑、解疑的过程中得来的知识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的要牢固。所以,我在课堂上,逐渐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质疑,每讲完一个环节,我都会让学生看几分钟,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解决问题。学生不断提问的过程正是他们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正是他们不断消化的过程。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我在课堂上不断的让学生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问:“小女孩的妈妈哪里去了?”有的学生问:“小女孩死后真的可以幸福吗?她能在天堂找到她的奶奶吗?”这些问题,有的学生当时就能很好的回答,有的是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了答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尽量抛给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的学生回答出了别人的疑问,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热情教方法

学生的提问热情被激发之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很多学生都会去试着提出问题,但这样也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提的很多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对进一步理解课文没有太大的帮助,甚至会分散课堂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进度。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比如我会教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提问,一是根据课题提问题,二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提问,三是利用文中的标点符号提问,四是小组讨论后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其他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重视评价多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学生会觉得教师在应付自己,学生质疑的热情就会减弱,学生质疑的能力也得不到持续的提高。所以对学生的问题梳理后,选出好的问题,再选出提好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学生进一步参与的热情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良性的刺激。因此对学生前置作业中提出的问题,我都仔细批阅,并且写上批语,对问题比较好的学生,在班上点名表扬,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赞扬、肯定和勉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提问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总之,质疑是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由学生提问来自己解决,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学会质疑,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惠济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