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新课程下《品德与生活》游戏教学的思考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68次
  • 评分4
  • 22
  • 0

文/严宝军

【摘 要】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游戏教学要求努力做到游戏活动目标设计明确,游戏活动内容选自生活、面向全体,游戏活动组织环境宽松,重视游戏活动的评价。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环境中主动参与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完善自我,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最终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游戏教学;思考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实践证明,最有效也是最有趣味的教学方式那就是游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品德课的游戏活动尤其重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游戏,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也差,他们刚适应甚至未能适应学校生活。

游戏活动的课堂教学,创设了低年级品德课堂教学需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在自由选择状态下进行价值建构。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最终目的。

思考之一、游戏活动目标设计明确

正确地设计活动目标,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活动的价值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的体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能高度巧妙地统一,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准确把握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设计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才能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浙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我的新生活》的第一课《我喜欢我们班》。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针对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而设计的,试图解决学生在班级认同、集体生活适应、学习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麻烦。这课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级,认识班级的老师和同学。2.会用简单的统计、分类方法了解班级,初步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3.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教学时教师设计了“找一找”的游戏活动,要求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班级新环境中,找一找好朋友的特点,再说一说。主要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在开学以来,认识了哪些好朋友,是否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二是通过“找一找”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交往认识,消除心理隔膜,学会大胆与同伴沟通,体会到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游戏是愉快的,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考之二、游戏活动的内容选自生活、面向全体

1.围绕目标,选择游戏活动内容尽量保持生活原态

游戏活动的主体是一群6-8岁的儿童,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就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活动的内容,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内容,尽量贴近生活,保持生活原貌,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保持探究热情,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如教学《我们和太阳做游戏》一课,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些和阳光有关的自然想象。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设计“踩影子”,了解影子和太阳的关系;通过设计“吹泡泡”知道彩虹与太阳的关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心趣盎然,也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2.围绕目标,选择游戏活动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品德游戏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是为少数优等生服务的,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品德教学尤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好多事实证明,这些后进生大多是知识型后进,活动能力上却优于常人,所以我们要力求通过让他们多参加游戏活动,经过合作获得成就感,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我喜欢我们班》,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认识所教的老师,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游戏:

1.“看背影,猜一猜”新家中的老师。“老师每天和大家在一起,那你熟悉他们吗?”

教师出示五个背影,你能告诉我这是谁的背影?

2.“看礼物,猜一猜”新家中的老师的本领。 出示课件:一张画、一首歌、一幅字。

猜猜是谁送的礼物!(美术老师、音乐老师、语文老师)

老师,学生每天都在接触,结合老师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看背影、礼物猜人”, 这些游戏虽有难度但来自生活中又不很难,全体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又都能参与,可以想象课堂气氛会多活跃,学生会多开心,教学效果会多好。

思考之三、组织游戏活动环境要宽松

游戏活动的组织要周密、可控但并不是死板机械。表现在

一是教学的环境要宽松和谐。一般的教学活动,地点在教室,讲台、学生座位都是固定的。游戏活动可以打破这种固封状态,活动地点可以在教室内进行,但课桌的摆放可以重新排列;更可以搬到课外去教学。

二是教学的时间可以有一定的弹性,游戏活动的时间是一个不易把握的变量,听课中发现,尽管教师在选择内容、设计方案时作了充分考虑,但教学时完不成任务的,或提前草草收场的情况时有发生。

思考之四、重视游戏活动的评价

平时我们进行游戏活动时,如果时间仓促,活动就草草收场,评价和总结就不了了之。其实游戏后的评价很重要,因为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给他们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欲望。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学生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学生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应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提升的核心作用。

还以《我喜欢我们班》一课为例,教学中还有“画一画,猜一猜”游戏活动,教师出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猜一猜”活动,猜猜画的是谁,评评画的像不像。孩子们情绪高涨,各抒己见,当听到“小作者”介绍他画的其中之一是自己时,更是兴奋不已。

总之,游戏性活动作为一种学习途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活动欲望,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提高。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努力为学生们设计来自于生活的各种游戏活动,在宽松和谐的教学坏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会生活、发展自我、培养品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S](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夹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