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外国文学素养培育

  • 投稿姚泽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81次
  • 评分4
  • 21
  • 0

◇湖北省大冶市金山店镇中学 刘小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123-01

培育学生的外国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形成异质文化思维,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选文作为典范的文质兼美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外国文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选文,培养学生的外国文学素养。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进行说明。

一、选文分析

该教材阅读选文共30篇,其中涉及外国文学作品的6篇,分别是奥地利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美国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苏联高尔基的《海燕》、黎巴嫩纪伯伦的《组歌》(节选,两篇)、美国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日本星新一的《喂——出来》。在教材名著导读部分推荐了两部名著,均是外国文学作品,分别是法国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和法国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以上教材选文的外国文学作品均是经典文章,涉及散文、小说、诗歌(散文诗)、传记四种文学体裁,其中名著导读推荐的作品均是对教材选文同一类型作品的进一步深化,如《名人传》是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深化,《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举世公认的科幻小说之父,和《喂——出来》均属于同一小说类型。从作者国籍分布看,来自六个不同国家,东西方皆有,可见选文尽可能兼顾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从思想内容看,主要侧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励志爱国、激扬人生等方面。从教学目标看,主要侧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技法、文体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建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要义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该项任务没有得到较好体现,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部分语文教师文学素养跟不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据相关学者调查显示,初中语文教师外国文学素养不令人乐观,绝大部分教师的文学理论知识尤其是西方文论知识较为欠缺,对外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其主要特征了解不多,外国文学经典名著阅读量有限。显然,教师自身外国文学专业素养不足,对教材选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在教学中就可能出现对选文的理解停留在文本表层,不能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深沉意蕴。提高教师的外国文学专业素养是更好地进行外国文学选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构建以师师之间、教师专家之间、教师校长之间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2.重视教材选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重在阅读,尤其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细读作为英美新批评的主要批评武器应用于文学研究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和运用文本细读,让学生在细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外国文学意识的渗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能够较好体现作者行文风格的作品。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体会、领悟作者精妙的文字。一般来说,写人物传记离不开人物特征,包括肖像、语言、行动、生平事迹等。茨威格写托尔斯泰别具一格,欲扬先抑,运用反衬的手法:比如说他“生就一幅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语言,学生不用心仔细体会就难以领会作者写作技法的高超。在指导阅读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细读技巧,抓住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尤其是不同于学生母语表达及异质思维的语言,引导学生琢磨其中的奥妙。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具有不同于母语作品选文的独特性,对训练学生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自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通过文本细读,将外国文学作品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

3.注重人文情怀教育。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过多地工具化了,将许多文采飞扬的教材选文支离破碎地肢解讲读。虽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到彰显,但造成的极具破坏的后果是语文的人文情怀日益丧失。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语文的人文性得到重视,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性质有了更科学的界定,而且在教师具体教学实践中,语文的人文性得到了初步释放。从选择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来看,篇篇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子。《列夫·托尔斯泰》作者及传记对象本身就是生动的人文教材,《再塑生命》的人性之美,《海燕》的不屈之神、《组歌》的自然之情,《大雁归来》中平常景象中自然之思,《喂——出来》中的生态伦理,可以启发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自然。

4.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前进的动力,也是个体彰显个性和价值的方式之一。西方文化较之东方文化,更加重视个体自由,批评性思维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每一个新的创造都既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传统的反叛。学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选文,也是直接体会西方文化批判思维魅力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往往批判思维直接联系着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在创新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选文优势。选文作品的奇异性(包括表达方式、行文思路、观察视角等),无不给学生新奇的陌生化感觉,这有利于学生克服传统的思维定势,方便新思维的转换,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面向世界。《大雁归来》透过平常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留心对生态环境的观察、探索和研究,该文较好地体现了作者代表作《沙乡年鉴》的写作特色。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身边动植物的感情,没有切身体会是不可能将该文写得如此细腻的。文中体现出的浓浓人文情怀,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

5.内外结合形成合力。仅靠课堂内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及名著导读外国作品选文教学,还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外国文学素养。外国文学素养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有意识引导,也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抓好教材内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教学外,还可以结合古今非外国文学作品选文进行对照教学,比如,结合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对照进行《列夫·托尔斯泰》和《再塑生命》的中外文学作品比较教学,让学生体会文化差异及人类感情的相同点。课外,教师可以借助晨读、读书会、讲故事、作文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尽可能接触较多的经典外国文学作品。如在作文练习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中外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结合热点文化事件,进行外国文学知识的渗透,如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时,可以开展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经典作品片段欣赏等专题学习活动。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