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第六中学 秦 健
【摘 要】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而有效地进行提问,使学生如期完成学习目标,使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是多年来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但又非常棘手的问题,有时,老师们煞费苦心地苦思冥想了好几天,才设计出来几个自以为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有显著作用的问题,没想到最终不是问到“石头”上,就是像从鸟窝中戳了一扁担——炸了窝,回答得五花八门,究其原因,这都是老师的问题设计不当造成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不当方面;提问艺术与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125-01
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而有效地进行提问,使学生如期完成学习目标,使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是多年来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但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是做得有效果实在太难,有时,老师们煞费苦心地苦思冥想了好几天,才设计出来几个自以为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有显著作用的问题,没想到最终不是问到“石头”上,就是像从鸟窝中戳了一扁担——炸了窝,回答得五花八门,弄得老师几近崩溃,究其原因,这都是老师的问题设计不当造成的,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表意不清。我们都知道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写成一首诗之后都要念给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听不懂,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太太听懂为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设计一定要最简洁、最通俗易懂,因为我们设计问题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能尽快听明白,只有听清老师问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学生才能积极思考,然后做出准确回答,试想,老师就像是喝醉了酒的醉汉一样,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学生听得是云里雾里,哪里能谈得上回答出你的问题,更别说学习效果了。
2.无疑而问。笔者在几年前也听过许多老师的课,文科理科都有,发现有不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爱问一些类似于对不对,是不是等本来没有疑问的问题,学生呢,无论是听讲的还是没听讲的,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对,是之类的“答案”,有些调皮学生还故意在回答时发出怪腔,甚至跟着起哄。叫外人听起来,师生双边互动很好,课堂气氛活跃,实则是无效课堂。严格来说,这不叫提问,这其实就是对课堂提问艺术不研究,不挖掘,不深思,不总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极为不良的讲课习惯。
3.填词造句。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闯关智力题,当大屏幕上打出问题后,一般会留给选手几十秒钟的思考时间,然后让选手回答。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特别是性急的老师往往在问题提出后,便急着让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当然回答不上来,于是有些老师便将正确的答案基本说了出来,或者说前半句话,留下后半句让学生填出,更有甚者只留下一两个空让学生进行填词语式的回答,例如,让学生读了一段景物写之后,问:这段是对什么进行了描写,学生回答:景物;师又说: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故意停下来,于是学生回答:“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师露出满意的表情。乍听起来,好像还有师生双边活动,实则和前面无疑而问一样,都属于无效课堂。
4.信口雌黄。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往往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地提一些使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严格地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何时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
5.既大且空。在《触龙说赵太后》一课中,我们曾深深地为触龙那种高超的劝谏艺术所折服,他采取迂回战术,潇洒自如地转了一个大圈,终点又回到起点,却让赵太后心甘情愿地让长安君在齐国做人质。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将问题设计地既大且空,不是紧紧围绕“说”,而是问学生触龙是怎样一个人,赵太后是怎样一个人,等等,这么一来,教师虽辛苦地上了一节课,也问了一节课,学生也忙忙碌碌地回答了一节课,却也不知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甚至有时学生答案就像是触龙的迂回战术,总是绕着重点、难点这个中心的边缘走,迟迟不能到位,令老师满意。
6.贪多求全。我们在学《诗经》中的一首诗《氓》时,里面有一句诗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可见再喜欢吃的东西也不可贪多,同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提问问题应力求少而精,不可贪多求全,更不可连珠炮式地发问,问得学生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让学生的思维窒息在繁多的问题当中,失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就有一种拒绝接收问题的潜意识存在,学习的效果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7.自问自答。如果精心设计的问题总是为自己服务,那么备课的目标无不偏离主题。过多的自问自答,会造成学生“事不关己”的心理,既不注意老师所提的问题,也不会思考该问题应怎么回答。渐渐的还会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课堂气氛逐渐沉静,学生脸上一片茫然,语文上到这份上,悲乎哉!所以提出问题后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要怕浪费时间,当然对于有困难的问题加以提示或偶尔的自答也是很必要的,但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踊跃发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千万不要让蹩脚的提问成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绊脚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陶燕妮.课堂提问的有效性[EB/OL]. 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leaveWord/activity/showActivity.jsp?id=20100611153721159
&objectCode=11000.
[2]李光蕾.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提问”艺术[EB/OL]. http://www.bno13.net/show.aspx?cid=69&id=631.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