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血栓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表(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max、Vmean指标高于对照组,RI、PI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丁苯酞;血栓通;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脑血管狭窄、闭塞等引起脑供血不足,并随病情进展成脑梗死、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且逐渐坏死,从而造成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缺损的急危重症[1]。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对神经功能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临床上通常以恢复脑缺血区域血流为治疗原则,以最大程度减少脑血管损伤,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2]。血栓通注射液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传统用药,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提到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并推荐应用此药物[3]。本研究分析血栓通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0.02±2.65)岁;平均病程(21.57±3.11)h。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96±2.28)岁;平均病程(22.24±3.4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拟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神经功能缺损。(2)首次发病,且从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3)意识清晰,具备正常沟通能力,且治疗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用治疗药物过敏者。(2)近一个月内服用过抗凝药物或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者。(3)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改善脑组织微循环、降颅压、心电监护、呼吸支持等常规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652]治疗。将450 mg血栓通注射液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空腹口服,0.2 g/次,3次/d,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判标准[5]:根据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率进行疗效评估,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其中,临床恢复良好:改善率≥90%;显效:45%≤改善率<90%;有效:8%≤改善率<45%;无效:改善率<8%或评分升高。总有效率=(临床恢复良好+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HS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表(MESSS)进行评分。(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峰值流速(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max、Vmean指标高于对照组,RI、PI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当脑血管形态受到损伤或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时,神经细胞对缺氧病理状态耐受程度较低,则可发生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并损害神经系统功能,若患者未能在疾病早期阶段得到有效治疗,可造成永久性后遗症,极大地降低患者生存质量[6]。及时进行干预恢复血管再通,则可有效避免缺血梗死区域的局部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66.67%,说明血栓通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临床效果,而加用丁苯酞可明显提高疗效。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ES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加用丁苯酞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评分更低;血流动力学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血流Vmax、Vmean升高,RI、PI降低,且观察组患者Vmax、Vmean、RI、PI指标优于对照组。NIHSS常用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估,MESSS常用于认知功能评估[8]。RI可反映血管舒张情况,PI则是反映血管弹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分析原因可能为:血栓通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中的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以及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态之功效。血栓通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外周血管以及冠状动脉,减少机体耗氧,改善局部缺血情况;阻止神经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保护受损脑神经细胞,促进脑神经自我修复,并防止脑卒中病灶进一步扩大。同时,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脑血管流通,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9]。
单一的血栓通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且治疗周期长,长期使用可增加副作用发生风险[10]。丁苯酞是一种新型药物,可有效改善因缺血、缺氧等病理状态时钙离子、5-羟基胺大量合成与释放引起的线粒体结构或功能受损情况,从而维持脑细胞能量代谢正常进行,促进缺血区脑组织微循环的重构,以缓解脑缺血症状[11]。此外,丁苯酞具有多靶点,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降低其对胆碱能神经系统的损害。其可通过提高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以缓解半暗带缺血区域脑水肿情况,抑制神经元凋亡因子的表达,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血栓形成。同时,丁苯酞可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通过抑制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减少自由基形成,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促进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分泌,改善脑能量代谢,从而改善脑血管微循环以及血流总量,并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因此,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血管狭窄及内膜损伤,在丁苯酞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状态明显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血流阻力降低,且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血栓通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