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期间应用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HDF治疗期间应用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可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滤过;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
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指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患者肾实质严重受损,肾脏出现弥漫性纤维化,其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病情无法逆转,临床尚无治愈方法[1]。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临床多采用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滤过(HDF)是常用方案,可弥补肾脏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尿毒症患者在接受HDF治疗期间,易出现低血压、营养不良、低血糖等多种并发症,会加重患者病情,进而升高病死率[2]。因此,采取科学、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HDF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对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是建立于沟通与反馈基础上的新型护理模式,对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减轻患者功能障碍。但目前临床尚无HDF治疗尿毒症患者应用以上护理模式的研究[3,4]。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应用于接受HDF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4.22±3.51)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4.19±3.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尿毒症诊断标准。(2)均加用HDF治疗,时间≥3个月。(3)生命体征稳定。(4)患者资料完整。(5)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3)合并感染性疾病者。(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5)依从性较低者。(6)合并心肝功能严重不全者。(7)中途退出者。(8)合并交流、沟通障碍者。(9)近期用过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者。(10)合并自身免疫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包括加强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检测体外循环及血管通路,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饮食等。
观察组行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具体为: (1)建立平台。由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微信群, 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于群内及时反馈当前关注的事情、遇到的问题等,并为患者进行详细解答。(2)制订干预方案。 于每日交接班时,由护理人员查看群内所反馈问题并进行统计,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针对消极情绪严重者,鼓励患者陈述内心想法,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并指导患者开展感兴趣的活动,嘱咐家属多关爱、陪伴患者,从言语上、行为上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针对睡眠质量较差者, 指导家属于患者睡前播放安眠曲,促进其睡眠质量提高; 针对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者,通过组织知识讲座、一对一宣教与健康手册发放等方式,为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知识及HDF治疗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为患者介绍预后良好病例;针对皮肤瘙痒者,嘱咐患者不可过度、反复抓挠, 指导家属为患者正确地按摩,亲身示范并纠正不当操作, 通过对患者瘙痒部位实施拍打、按摩等,缓解其症状,或指导家属加强与患者交流,通过一同开展活动或聊天等, 转移患者注意力,并嘱咐家属定期为患者修剪指甲。(3)持续改进。以群内每日反馈问题为依据,及时、合理调整干预措施,在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感受关注。 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干预满意度量表,量表共计15个条目,总分0~45分,(1)非常满意:得分>30分。(2)基本满意:得分15~30分。(3)不满意:得分<15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共计20个条目,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共计20个条目,评分>52分即存在抑郁。总分均0~100分,评分高低与焦虑或抑郁程度成正比。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记录患者营养不良、低血糖、低血压、过敏及内瘘血管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总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比较,(1)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阶段即为尿毒症,临床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该疾病,可促进患者血液中毒素排出,以及补充电解质,满足机体一般需求[5]。既往研究发现,尽管尿毒症患者接受了HDF治疗,但常存在诸多负性情绪,如焦虑、紧张及抑郁等,不仅对患者睡眠产生影响,还可直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6,7,8]。低血压是尿毒症患者HDF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以腹部不适、冷汗及心率增快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一过性意识丧失等,是导致患者恶心呕吐的重要原因之一[9]。报告显示,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发生率高达20%,与皮肤不良刺激、电解质代谢障碍等密切相关,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皮肤瘙痒症状逐渐加重,不利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10]。由此,对接受HDF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临床需采取一定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常规干预缺乏规范性、针对性及系统性,未重视患者接受能力差异,常无法取得良好干预效果[11]。基于沟通反馈基础上实施持续改进干预,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需求,以患者反馈的心理状态为依据,帮助患者排解心理压力,可达到更佳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接受HDF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应用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干预满意度,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确保HDF治疗安全性。赵君等[12]选取124例经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开展研究,分别实施不同干预方法,结果显示,经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观察组患者过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2%、0,均低于对照组的12.90%、11.29%,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首先,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通过引导患者陈述内心想法,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心理负担事件,可提高心理护理针对性、系统性,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其次,鼓励患者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鼓励患者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帮助患者调节自身心态,并通过播放柔和音乐,可促使患者保持放松状态,以缓解患者行为、躯体及情感等疲乏情况,可改善患者精神健康。再次,持续改进干预建立于沟通反馈的基础上,可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反馈,促使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情况,便于疾病管理及监测工作,有利于为患者实施科学、有效护理措施,辅助HDF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最后,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通过微信群可实时监测患者病情,以实施针对性护理,预防性实施并发症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尿毒症患者接受HDF治疗期间应用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消除患者消极情绪,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