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医学实验正文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8-31
  • 阅读量33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4例,按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 d CD3+、CD4+、CD8+及CD4+/CD8+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NK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早期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术后免疫抑制状况。
关键词: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 早期胃癌 免疫抑制

胃癌根治术是早期胃癌临床治疗的常用术式,且5年存活率较高,但是术中出血过多可能需要输血[1]。但输血可能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反应,这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由于输血引发输血者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受到了临床医学的关注[2]。相关研究发现,输血引发免疫功能异常主要是由于白细胞及其分解产物引起,会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率、肿瘤复发率升高,甚至导致患者总生存期缩短[3]。胃癌根治术本身的术中操作会引起多种应激反应,导致术后功能紊乱,加上术中输血会进一步加重免疫抑制效果,因此如何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状况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主要是利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将血液中的白细胞滤过,具有较高的滤除效率,能够进一步降低输血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文章选取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64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41~65岁,平均(50.4±3.6)岁;TNM分期为:Ⅰ期36例、Ⅱa期28例。按不同输血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术中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且术前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2)术前均未行放化疗以及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2)本次研究前采用放化疗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技术,术中使用常规血制品输血。(2)观察组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本次研究使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血制品经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过滤4~8 min,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由同一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采取相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在术前1 d和术后3 d采集肘静脉血2 m L,并以2 500 r/min速率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放置-40℃冰箱待测,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量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NK细胞阳性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 d 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阳性率的差异。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两组术前CD3+、CD4+、CD8+及CD4+/CD8+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3+、CD4+、CD8+及CD4+/CD8+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K细胞阳性率比较:两组术前NK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NK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措施,随着输血技术的广泛应用,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受到临床医学的关注。临床研究表明很多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白细胞有密切相关性,例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免疫抑制、呼吸窘迫综合征、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潜伏病毒激活等[4]。胃癌根治术是早期胃癌临床治疗的常用术式,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但是手术造成的创伤本身会引起免疫抑制,而术中输血会加重免疫抑制反应,对患者预后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有研究发现异基因输血会增加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这与异基因血制品中的白细胞有密切的相关性[5]。Naveen Agnihotri等人通过观察发现,接受异基因全血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接受去白细胞异基因血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去白细胞异基因血患者与术中未接受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术中接受异基因全血输血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明显升高[6]。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主要是在输血之前使用白细胞滤除器来过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清除率,第四代过滤器清除率超过99.999%,不但回收率高且操作简单,经济实惠,能够有效降低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研究发现,癌症患者本身就存在免疫缺陷:(1)恶性肿瘤出现之后体内抑制性细胞的表达数量以及功能增强,如抑制性T淋巴细胞与抑制性单核巨噬细胞,能够拮抗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2)恶性肿瘤本身可释放一系列抑制因子;(3)恶性肿瘤诱导机体免疫抑制反应。由此可见,胃癌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免疫抑制状态。胃癌根治术由于术中需要切掉一部分或全胃组织,术中出血量较大,为了避免术中血容量不足经常需要进行输血。但是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术后感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7]。
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反应主要有以下原因:人类白细胞抗原主要存在于白细胞中,尤其是淋巴细胞。输血后白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能够直接被CD4+T细胞识别并使其活化。T细胞活化之后会产生两种细胞因子,即Th 1细胞因子与Th 2细胞因子。这两种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有较大的不同,Th 1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β等,能够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与NK细胞,其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而Th 2细胞则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等,其主要参与体液免疫,两种细胞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患者输血后IL-4、IL-10表达水平升高,由此可见异基因输血会影响Th 2细胞因子水平。异体输血主要是产生Th 2免疫反应,且Th 1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细胞免疫下调,也是引起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8]。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但其与多种输血相关并发症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为了进一步减轻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术中输血中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次研究中,两组术前CD3+、CD4+、CD8+的百分比以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3+、CD4+、CD8+的百分比以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NK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NK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手术患者的免疫状况。
综上所述,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早期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术后免疫抑制状况,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月萍,罗世彬,李尧,等.滤除白细胞后血液放置不同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40(10)1228-1229.
[2]罗琳,王丹,李美霞,等.体外循环中动脉路白细胞滤除对心脏手术后患者肺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9,17(1):36-40.
[3]周源,韩世玮,李志诚,等.滤除白细胞后的悬浮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期内质量变化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6)1044-1046.
[4]宋燕.滤除白细胞方法的改进对提高一次成浆的效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5):547-548.
[5]李炜华.滤除白细胞与病毒灭活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功能及制备冷沉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7):2649-2650.
[6]李志坚,解旭华.单采及混合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前后质量变化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914-915.
[7]贺曾,韩玎玎,钟锐,等.混合浓缩血小板在1种国产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中保存质量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6):582-586.
[8]董勤敏.滤除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不同贮存期溶血率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