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检验医学正文

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2-16
  • 阅读量45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心脏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推广。

关键词:经桡动脉介入术;冠心病;慢性左心衰竭;心功能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其典型病理特征为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血流量无法满足心肌代谢需求与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密切[1]。发病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临床表现,严重时还会伴有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以往,临床对此类患者主要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且治疗相关并发症较多,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较差,多存在左心功能不全,预后质量难以达到预期[3]。近年来,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凭借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的优势,逐渐得到临床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4]。本研究旨在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66.56±3.44)岁;病程3~12年,平均(7.41±1.02)年;体重指数22~36 kg/m2,平均(26.22±3.35)kg/m2;合并糖尿病26例,高血压22例,高脂血症12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2~80岁,平均(66.75±3.55)岁;病程3~10年,平均(7.20±1.05)年;体重指数22~38 kg/m2,平均(26.30±3.39)kg/m2;合并糖尿病27例,高血压28例,高脂血症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据患者陈旧心肌梗死、典型缺血性胸痛等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可明确冠心病诊断,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肺淤血引起的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支持左心衰竭诊断,或出现体循环淤血引起的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支持右心衰竭诊断[5];(3)符合冠脉介入治疗指征,肝肾、凝血功能正常;(4)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尺动脉闭塞患者;(2)慢性肾功能障碍患者;(3)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4)无法配合医护工作者。

方法: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心理调节,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叮嘱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观察组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取2%利多卡因(生产厂家: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2295)5 m L对患者实行腕部局麻,定位手术穿刺点(腕部横纹上方1 cm位置),确保患者在穿刺位置表现出强烈桡动脉搏动。穿刺阶段叮嘱患者深呼吸,配合完成穿刺治疗,待患者血压水平稳定,对患者实施拔管操作,通过分段减压方式完成局部压迫止血,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穿刺点位与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加强伤口处理,预防感染。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营养支持、心电监护、吸氧等。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后卧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主动脉内径(AO)、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心脏射血分数(EF)[6,7]。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d)

两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AO、LA、LVIDd、LVIDs均小于对照组,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比较((±s)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临床中冠心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该病的治疗也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8]。以往,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多以药物干预为主,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长期用药存在不良反应的问题,且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9]。针对该情况,临床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重建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促进病情转归[10]。

动脉介入术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术式,能够有效解除机体的冠状动脉限制状况[11]。然而,有研究指出,常规对症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心功能,但长期疗效难以达到临床预期,且存在并发症问题[12]。桡动脉位于前臂表浅部位,其周围无重要的伴行静脉以及神经组织,在此处进行穿刺,能够有效降低穿刺过程中存在的神经、动静脉损伤风险[13],并且桡动脉周围迷走神经分布较少,能够降低因穿刺、手术操作中产生的神经反应性并发症以及心血管并发症风险[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AO、LA、LVIDd、LVIDs均小于对照组,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且对患者的心脏功能有较好的恢复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改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同样存在着局限性,例如桡动脉管腔较细小,对操作医师的要求较高。因此,为确保其临床效果,需要结合患者的适应证实施治疗,以降低桡动脉搏动减弱、闭塞引起的治疗风险[1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