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检验医学正文

清热祛湿散瘀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价值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9-30
  • 阅读量27次
  • 评分0

【摘要】目的:分析清热祛湿散瘀汤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门诊收治的9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左氧氟沙星+奥硝唑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清热祛湿散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证候改善情况、炎症各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可采用清热祛湿散瘀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清热祛湿散瘀汤 湿热瘀结 慢性盆腔炎 炎症因子


慢性盆腔炎为临床妇科常见病之一,病因在于女性生殖器、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出现慢性炎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健康。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女性患妇科疾病的概率高达85%左右,其中慢性盆腔炎患病率为12.5%,尤其以青春期性行为活跃的女性患病率较高,且20%左右的盆腔炎患者治愈后存在复发风险[1]。患者主要症状表现包括慢性盆腔痛、白带异常、月经紊乱、不孕等。以往临床多采用西药实施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明显。中医理论中将慢性盆腔炎划归于“妇人腹痛”等范围,根据证型又分为热毒型、湿热型、湿热瘀结型、瘀血阻滞型、冲任虚寒型。其中以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疾病较为常见[2]。清热祛湿散瘀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达到清热、祛湿的效果。本研究针对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门诊收治的9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析清热祛湿散瘀汤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门诊治疗的9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42.15±2.04)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55±0.62)年;已生育患者20例,未生育患者25例。观察组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43.11±2.1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62±0.59)年;已生育患者19例,未生育患者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慢性盆腔炎,且为湿热瘀结型,符合《中医妇科学》[3]相关标准。②患者年龄均为50岁以下。③患者均同意参与并配合治疗研究。排除标准:①对中药成分或西药过敏的患者。②排除其他证型的盆腔炎患者。③排除抵触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汇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51)+奥硝唑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24)治疗。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次,2次/d,奥硝唑胶囊0.5 g/次,2次/d,持续治疗7 d。

观察组采用清热祛湿散瘀汤治疗。方剂包括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败酱草各15 g,牡丹皮、赤芍、延胡索、苍术、黄柏各10 g,薏苡仁、益母草各30 g,皂角刺、郁金各9 g。将所有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30~60 min,直接使用浸泡之水煎制,先以武火煎至沸腾,转文火缓慢煎煮,最终得药汁300 mL即可。患者每天服用1剂,分别在早餐和晚餐后服用,150 mL/次,连续服用7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划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妇科、理化检查结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理化检查结果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妇科、理化检查结果异常)3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包括带下量多、带下色黄、腰骶酸痛、下腹疼痛。以0~5分进行评估,分数与症状程度呈正相关。③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指标涉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④观察各组患者治疗7d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胃脘不适、皮肤瘙痒),统计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5 22(48.89) 15(33.33) 8(17.78) 37(82.22)

观察组 45 27(60.00) 17(37.78) 1(2.22) 44(97.78)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疾病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症状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CRP、IL-8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CRP、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CRP、IL-8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CRP、IL-8水平比较(x±s)

组别 n 时间 TNF-α(μg/L) CRP(mg/L) IL-8(ng/mL)

对照组 45

治疗前 3.77±0.59 21.95±3.53 217.96±12.01

治疗后 1.85±0.27① 13.13±1.17① 141.48±6.68①

观察组 45

治疗前 3.83±0.55 22.11±3.39 219.48±11.18

治疗后 0.80±0.23①② 6.14±1.05①② 90.94±6.22①②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恶心呕吐 胃脘不适 皮肤瘙痒 总发生

对照组 45 3(6.67) 4(8.89) 2(4.44) 9(20.00)

观察组 45 1(2.22) 1(2.22) 0(0.00) 2(4.44)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即发生于女性盆腔内的慢性炎症,病灶通常会出现于生殖器官、结缔组织、腹膜等位置。慢性盆腔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大多是由于炎症侵入生殖道,由阴道逆行感染进入盆腔,感染源包括螺杆菌、沙眼衣原体等[4];继发性则与急性盆腔炎病情迁延或未得到彻底治疗有关,患者未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在病情稍有好转后便暂停用药,加之其机体免疫功能差,如此病情反复而演变成为慢性盆腔炎。该病症发病后会导致月经周期紊乱,部分群体还会伴有白带增多、腰腹部疼痛,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盆腔脏器粘连、不孕症等病变。我国中医理论将慢性盆腔炎多归于“热入血室”等范畴,认为其是由于湿热两证互结,加之气滞血瘀等引发的病变,因此临床湿热瘀结型患者的比例最大[5]。引发病变的原因在于劳累过度导致机体内气血损耗过度,脏腑正气虚弱,加之受外界湿、热之邪侵入,冲任失调,经络运行受阻,气血凝滞,湿、热之气于静脉内相互搏结,血脉瘀阻冲任胞宫,加之病情缠绵难愈,久而久之形成腰腹酸痛、月经紊乱、带下异常的症状。因此,中医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多采用清热、祛湿、散瘀的方剂[6],本研究所使用的为自拟方,可用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剂中包含的金银花、蒲公英均是清热解毒的常用药物,且具有消痈散结的效果;紫花地丁入心、肝两经,同样具有解毒、凉血、散痈的效果,且具有消肿作用,中医将其视为治疗痈肿之毒的药材;丹参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且更善于治疗气血瘀滞所引发的腹痛症状;红藤可解毒活血、除湿消痛[7,8];牡丹皮清凉化瘀,且具有破血行血的功效;败酱草可消痈排毒、清热止痛,我国中医典籍中记载其善于排出脓血,因此张仲景的妇科方剂中均含有败酱草;赤芍清热散瘀,可消血瘀所引起的指征,且常与牡丹皮联用;皂角刺同样可排脓消肿,常用于疮毒之症的治疗,也可与败酱草联用;延胡索可通气血,既可行血中之气滞,也可行气中之血滞,可加强活血化瘀的效果[9];苍术可燥湿健脾,与薏苡仁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健脾功效,还能起到清热排脓的作用;黄柏性寒而沉降,善于清理下焦经脉郁结之湿热,且具有泻火排毒的功效;益母草活血除瘀,具有调理女性月经的功效,在各类月经不调、妇科腹痛等病变中均可加入;郁金则具有行气解郁的作用,且可在凉血的同时破除血瘀之征。该方剂可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还可控制局部的炎性病灶,使病情逐渐恢复,还可加强盆腔内脏腑间的血液循环,给各脏器和组织运送更多的营养物质[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清热祛湿散瘀汤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潘丽华等[12]研究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的68.29%)一致。由此证实清热祛湿散瘀汤的治疗效果相比单纯西药治疗显著。另外,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证实清热祛湿散瘀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可采用清热祛湿散瘀汤予以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能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