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键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2—7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住院、出院指导以及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优质随访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MI、SBP、DBP、FBG、2 hPG、HbA1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与2型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水平密切相关,通过优质的随访指导,可以改善患者高凝状态,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梗死;高凝状态;血栓栓塞事件;相关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基础慢性疾病,且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有效控制血糖,就会使血黏度升高,进而引发血栓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存的研究大多为住院期间血糖控制水平和脑梗死患者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事件预后关系的相关性调查研究[1],尚缺乏出院后长期的干预性研究证实血糖控制水平的管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高凝状态以及血栓栓塞事件预后的影响。所以,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2—7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2—7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9.4±10.5)岁;糖尿病病程4~11年,平均病程(8.5±1.6)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9.8±10.6)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病程(8.2±1.3)年。患者及其家属于同意书上签字,且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初发脑梗死,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居住潼南区者。(4)愿意并有时间参加本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伴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3)肿瘤患者。(4)精神疾病患者。(5)沟通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住院、出院指导以及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优质随访指导。(1)常规住院。(1)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睡前血糖进行监测。(2)糖尿病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一对一健康宣教。(3)护理人员给患者家属展示监测血糖的步骤,将监测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家属完全掌握后停止训练。
(2)出院指导。出院7 d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每30 d做1次门诊随访,持续随访6个月,为患者答疑解惑,讲解饮食、运动、生活方式。
(3)出院电话。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每月1次“一对一”门诊随访,共6个月。针对患者饮食、运动、用药、生活方式、自我血糖监测等进行问询、答疑、指导。
(4)优质随访指导。除了监测血糖,还需要关注血糖的控制情况,告知患者监测血糖时要携带笔记本,记录血糖控制的相关事项;计算血糖最大波动幅度及血糖波动趋势,记录日间血糖波动情况及最大波动水平;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则需要询问患者的日常饮食、运动情况及生活方式,分析血糖过度波动的原因,进而提出改善方法;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患者讨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如果患者因为药物导致血糖波动,则需要即刻转诊,调整药物。做门诊随访时,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日常血糖波动情况,进一步优化护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栓栓塞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急性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MI、SBP、DBP、FBG、2 hPG、HbA1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第一位的高发致死致残疾病[2]。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高血糖,属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该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经济压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对此,本院制作了符合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流程图并将此流程应用到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根据患者的实际行为,逐渐改变管理方式,从而大幅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控制血糖。想要真正有效控制血糖,需要采用个体化、科学性、针对性的干预方式,从整体上,全面有效控制血糖,实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有效控制,降低血糖控制不良对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期间的生活质量。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对住院期间的糖尿病和脑梗死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所以,本研究对患者施以院外优质随访指导,主要措施包括:既观察患者的血糖是否达标,也关注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如果患者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血糖过度波动,则需要积极改变不规范的生活方式,改善护理计划,并进行长期随访;如果因为药物导致血糖波动过度,则需要即刻转诊,由主治医生调整药物,以有效控制血糖[3]。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MI、SBP、DBP、FBG、2 hPG、HbA1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和脑梗死患者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事件具有密切相关性,患者于院外得到优质随访指导,可以有效改善高凝状态,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文丽娜,张晶晶,高婦,等.针对性健康指导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及脑梗死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0, 15(7):1041-1044.
[2]马媛媛,桑莉,寇玮蔚,等。延续性护理模式联合康复干预对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20,23(1):109-113.
[3]盘德辉,李翠君,姚剑坤,等.血糖控制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 18(13):20
9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