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检验医学正文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 投稿cC有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86次
  • 评分4
  • 73
  • 0

刘娟娟 孙 健 瞿国萍 罗伟权 纪宗萍 曾福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超声科,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 目的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物理性质,探讨斑块应变率等参数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新的影像学参数。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以常规超声检测颈动脉,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经常规超声检查,共检出低回声斑块29处,混合回声斑块35处,钙化斑块12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低回声斑块呈现为黄绿色或者是绿色,混合回声斑块为蓝绿相间、强回声斑块呈完全蓝色;50例患者中,37例患者颈动脉斑块硬度比值不足5.0。低回声斑块组B/A值为(1.75±0.75),混合回声斑块组B/A值为(6.98±1.19),强回声斑块组B/A值为(38.89±3.03),显然,三组斑块B/A值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具有显著地临床价值,值得关注并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脑卒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c)-0001-03

该研究中出于对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物理性质,探讨斑块应变率等参数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新的影像学参数的目的,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脑卒中患者,抽取其中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抽取同期存在颈动脉斑块但未发生过脑卒中人群50例,脑卒中组包括有男38例,女12例,年龄42~81岁之间,平均(61.5±13.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在发病24 h内接受CT或者是MRI等检查确诊为新发梗死病灶。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50例脑卒中患者以及同期存在颈动脉斑块但未发生过脑卒中人群展开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了解斑块数目大小形态及回声性质,同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硬度,计算颈动脉管壁与各种类型斑块的硬度比值。

1.2.2 检查方法 研究中所需仪器为该院现有日立公司AVI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EUP-L74M高频探头,支持弹性成像技术。扫描时嘱咐患者采取仰卧位,使颈部充分暴露,并将头向一侧偏,经灰阶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显示,在测量斑块大小、动脉狭窄程度后,经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灰阶超声检出的动脉斑块软硬度进行分析[1]。具体操作为:取样框包括颈动脉前后壁,将探头进行轻微的振动后,超声仪显示屏上代表压力、压放频率数字指标为3~4时最佳,取样框感兴趣区采取实时灰阶超声图像与弹性图像的双幅显示,在感兴趣区内选择颈动脉斑块为A区,尽量包含全部的斑块,以颈动脉管壁,应变值用B表示,对B/A值也就是应变对比度进行计算,该值越大说明斑块的硬度越大[2]。

1.3 统计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对比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该组患者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有明确颈动脉斑块者48例,有2例未检出,常规超声检查共检出低回声斑块29处,混合回声斑块35处,钙化斑块12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低回声斑块呈现为黄绿色或者是以绿色为主,混合回声斑块为蓝绿相间、强回声斑块呈完全蓝色。

2.2 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管壁与各种回声类型斑块的B/A值比较

经统计发现,低回声斑块组B/A值为(1.75±0.75),混合回声斑块组B/A值为(6.98±1.19),强回声斑块组B/A值为(38.89±3.03),显然,三组斑块B/A值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回声斑块组与混合回声斑块组对比t=5.037,P=0.0428;低回声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对比t=39.115,P=0.0000;高回声斑块组与混合回声斑块组对比t=37.921,P=0.000);颈动脉斑块硬度比值不足5.0者37例,占脑卒中患者的74.00%。

3 讨论

目前脑梗死的主要检查方法[3]: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成像,CTA-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DFI-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目前DSA是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斑所致动脉管腔狭窄的金标准。它在判断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方面优于其他检查,但不能直接观察粥样斑块的内部特征,且对斑块溃疡不能准确识别,有一定创伤,偶可出现粥样硬化斑及血栓脱落、动脉痉挛等并发症,因此无创检查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CTA对钙化斑显示敏感,可显示斑块的较大溃疡。其缺陷在于对血管壁的结构显示欠佳,其接受放射线和含碘造影剂对人体有一定伤害,且对碘过敏的患者受到限制[4]。MRA优点是避免了肾毒性造影剂和电离辐射,并可描述斑块的性质,但其对斑块处血流形式和管壁动力学判断无明确标准,且对心律失常、置入除颤器后及肥胖的患者无法进行检查[5]。CDFI超声能检测血管内-中膜厚度,准确发现粥样斑块,并确定斑块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管腔有无狭窄甚至阻塞,CDFI可显示斑块处充盈缺损、血流性质及斑块内部新生血管血流信号,PW可检测斑块处血流速度变化及斑块内血流频谱[6]。

超声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采集组织压缩前后的射频信号,用自相关方法进行处理,从而确定其应变分布与弹性系数分布,计算出不同组织变形程度,再以灰阶或彩色编码显示,称之为弹性图像[7]。弹性系数越大的组织应变越小,反之,弹性系数越小的组织应变越大.对于颈动脉斑块来说,超声弹性成像的弹性评分越高,则表示斑块硬度越大,应变率比值也即B/A越大,则说明斑块硬度越大。目前,较多应用在浅表器官(如乳腺、甲状腺等)和肝脏病变方面,其对于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在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10]。已有研究[8]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测血管弹性及血管内粥样斑块软硬度,但对斑块稳定性的判断缺乏相应的诊断依据。在该研究中,50例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超声检查后发现, 低回声斑块29处,混合回声斑块35处,钙化斑块12处。该研究发现,低回声斑块组B/A值为(1.75±0.75),混合回声斑块组B/A值为(6.98±1.19),强回声斑块组B/A值为(38.89±3.03),显然,三组斑块B/A值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其中低回声斑块弹性评分最小,其应变值最低,斑块硬度最小,故而是软斑。强回声斑块的弹性评分最高,应变比值最高,说明斑块硬度最大,是硬斑。因为强回声班的稳定性较好,而混合回声及低回声斑的稳定性较差这一病理性依据已有研究[9-10]可知,颈动脉斑块硬度越大则斑块稳定度越高,故而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之中,这一研究结果和韩洪生[11]、伍玉晗等[12]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具有显著地临床价值,值得关注并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方占军,高启旺,张连杰,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软硬度[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659-661.

[2] 玉晗,邓又斌,刘金成,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9):762-764.

[3] 赵子卓,罗葆明.超声弹性成像基本原理及技术[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4):6-8.

[4] 徐秋晨,叶真.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评价肝纤维化程度上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3):1101-1103.

[5] 曲哲.超声弹性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11,24(3):6-7.

[6] 王晓雪,吴凤霞,李玉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146-147.

[7] 刘科,朱新建,邵金华,等.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中成像参数的比较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0(2):147-152.

[8] 王雷,陈明.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6):688-690.

[9] Li XIONG,Peng LI,Bo-wen ZHAO.Evaluation of Carotid 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b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2014,34(1):29-32.

[10] Li XIONG,Youbin DENG,Xiaojun BI,et al.Evaluation of Carotid Athe 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 with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2008,28(6):724-727.

[11] 韩红生,陆海娟,王群苹,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98-100.

[12] 伍玉晗,邓又斌,刘金成,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9):762-764.

(收稿日期: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