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路径探究

  • 投稿悠理
  • 更新时间2017-07-27
  • 阅读量379次
  • 评分4
  • 52
  • 0
陶月丽

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基本任务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每次作文课上,我们总能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视习作为难事,存有畏难情绪。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从攻破其畏难心理入手,设法采取了种种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略有所得。

一、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习作中有恐惧心理,若不加以清除,遗患无穷。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

1.写好下水作文,树立榜样作用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改变自己作为至高无上的“判官”“教练”的地位,参观、考察、创作等都要做到比学生先行一步,成为学生写作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更是参与者、促进者和“资源人”。一节作文课,教师不仅要事先拟定训练方案,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思路,而且有必要写好下水作文。往往老师的作文一经展示,就会引起学生的“轰动”,兴趣的火花往往会在瞬间迸发。因此,我常常是在讲评课上适时地读一读自己的下水作文,与学生一起加以分析,讲解,师生共同评价,通常在这样一种热闹却又是真实的讨论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萌发了。

2.挖掘趣味因子,引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发挥语文学科的教材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以多种形式去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一方面,在平时我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利用读报写字课或自习课,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名人的精神,设计自己的未来,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在这样的创作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运用习作成果,引发上进心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理强,喜欢和同伴比高低,从这种心理状况出发,写作讲评时可推荐一些习作供学生分析,评长论短,论是论非,创造热烈的讨论氛围,使评者、被评者都受到教益。评论的内容可以是就某一问题发表意见或建议,也可以就同学的习作态度、习作优缺点乃至习作质量提高的足迹展开讨论,激励学生从中获得借鉴。更可以班中学生参赛发表的作品为例来展开讨论,这种发表的作品,其影响力是不可估测的,辐射面往往会涉及全班同学,从而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提取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若问害怕动笔的学生写作最怕什么,想必绝大多数都会回答是无话可说,无物可记,无事可叙。遇到学生这样一种“做饭无米”的情况时,教师应该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

1.从记忆中提取素材

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美好纯真的童年,快乐有趣的少年,总会勾起学生难忘的回忆和无穷的遐思。俗话说,厚积薄发,但对于思想还很稚嫩的学生来说,关键还得靠教师去启发和引导,从记忆中提取最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为我所用。通过让学生追忆脑中贮存的生活场景后,再指导学生来写文章,这样就较为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一个良好的写作状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常常有的学生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思维狭窄。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这就得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本学期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课间注意留心新学期学校里、班级里、同学中的新气象、新变化,待第一堂作文课时,我布置学生写写感受,学生由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写出的作文内容充实,情感真切,避免了文章的言之无物。

3.从阅读中提取素材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指导学生写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使学生逐步领会文章构思的巧妙、布局的合理、用词的准确,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的接触面都较为狭窄,如果把学生的阅读范围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之中,这对于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是不够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

三、锻炼写作思路,培养写作能力

文章贵有序,决定于写作思路是否有序;文章贵丰满,决定于思路是否开阔活跃。因此,我们必须着力于学生写作思路的锻炼。

1“. 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

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因此,作文教学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产品。听,可锻炼思维,提高辨析力;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劳于读书”才能“逸于写作”;说和写更密不可分,先说后写是一个整理思想、疏通思路的过程,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千万不要忽视听、说、读的训练。我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查阅当地的有关资料,听长辈的有关介绍,说各自小区的变化或当地的人文景观、风土特产等,最后学生的作文写出了新意,教学效果明显。

2.观察、思维训练并重的同步训练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但光有观察还不行,还须通过头脑加工材料,分析整理,确定中心,谋篇布局,最后才能写成文章。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要利用思维活动选择作文材料,也要利用思维活动来组织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文能达意,富有文饰,作文显得有条理。例如,学生写《我最喜欢的活动》时,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学校组织过什么活动呢?你最喜欢哪一项?为什么?有的说最喜欢登山野营,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性情,锻炼能力;有的说最喜欢参加乒乓球比赛,说活动很有趣,希望再进行??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四射,他们觉得写作文不再是件“苦差事”,有东西好写,而且值得写,也知道怎样来写。

当然,写作教学中有许多的学问,我们教师既要看到学生习作心理的共性,也要潜心研究其中的个性,并且要因客观环境的诸多差异、教育条件的影响以及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适当变化。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辛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