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颜值”作为评判容貌的词语,近来在网络上大量使用,成为网络热词。本文首先探究“颜值”一词的词语来源,接着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考察“颜值”一词的构词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应用隐喻理论来对其构词作静态宏观的描写,应用概念整合理论从微观角度解释其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使人们对这个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最后,对其流行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词语来源 隐喻 概念整合 流行原因
一、词语来源
“颜值”来源于日语“颜值”,在日语中的解释为:“外見レベル;颜面のビジュアル的価値。”即表示“外表水平,颜面的视觉性的价值”。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中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由于汉日文字的相似性,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趋同的认知机制,在日本出现并广泛使用的许多词语也同样会通过网络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在汉语中使用并流行起来。“颜值”一词就是最好的体现。汉语中存在相当大的一部分日语借词,从构词材料、构词规则甚至词语本身都是汉语所固有的,加上借回的方式是汉字,回到汉语中并不保留日语中的读音而换成了当时汉语的读音,所以从音义关联上看也与本族语完全没有差别。这样汉语大多感觉不到它们有外来词的色彩,不知道它们是从日语借回来的词语。由于这些词语与汉语的构词结构规则相一致,所以我们可以从汉语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颜值”一词完全符合汉语的词义解释和构词规则,所以下面主要从汉语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其实“颜”在汉语系统中就有表示脸面、颜面的意思。颜,形声字,从页,彦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是印堂。印堂即两眉之间,许慎《说文》中解释为“颜,眉目之间也”,后来以部分代指整体,发展出颜面,面容,面色等意义,脸色是会有变化的,故又引申为色彩。可见,汉语“颜”本身就含有容貌的意思。“颜值”一词中,“颜”即“容颜、容貌”的意思;“值”是“数值”,是一种评判标准,两者以“词根+词根”的构词方式形成双音复合词“颜值”,用来评价人的容貌长相。
二、认知视角下的“颜值”
认知科学自产生以来,以其强大的实用性而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研究,在语言研究领域,引入认知语言学,使得许多语言现象得到了解释,并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丰富了语言学研究理论,扩大了语言学研究的视野。
以往对于网络词语的研究多集中于语文学和修辞学的角度,认知语言学从全新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从认知角度研究网络词语符合语言现象产生的规律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规律,并有利于透过现象认识网络词语的本质。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颜值”一词的构词方式以及意义建构的过程,从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透过表面的语言现象来认识和理解词语的本质内涵。
(一)隐喻理论视角下“颜值”构词的静态宏观描写
传统理论常将隐喻限定在修辞角度进行研究,自Lakoff和Johnson出版Metaphors We Live By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方式,以一个认知域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并且还将此看作是人们认知世界、组织思维、进行推理、建构语言等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Lakoff和Johnson说过:“隐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学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依据不言而喻的或潜在的隐喻在思维或行动。”的确,网民以网络文化为基础,通过网络经验,运用隐喻手段,创造出了大量的网络词语。
隐喻作为“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构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网络新词语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和联想等多种隐喻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词义派生和复合构词是两大主要的隐喻方式。“颜值”一词属于复合构词,将两个语素“颜”“值”组合在一起,表示对于人的容貌的评判标准。
对于容貌的评价人们都是从修辞角度进行的,如“貌美如花”“眉清目秀”“青春的面孔”“衰老的容颜”“好看”“难看”等等。“颜值”一词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限,人们发现可以使用一个指数来评价人的容貌,这个词语似乎涵盖了所有评判容颜的词语,只要使用一个指数就可以清晰简明地对外貌做出评价和描写。“值”即数值,经常用于数学或经济学领域,由此映射到人体容貌描写的领域,实际上是一种隐喻。这种隐喻是建立在相似的基础之上。经济学上有价值的高低,“人有三六九等”,同样人的容貌也有美丑等程度的差别。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其运作原理是通过认知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获得隐喻义。“颜值”一词是从数学和经济学这一领域向人体外貌评价这一领域的映射。数字上数值的大小可作为评判价值和产值的标准,因为这些在人头脑中是以数字的形式呈现的,人们可以直观地进行计算和评价。对于人体外貌的评价一直都局限于修辞学的角度,人们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语进行评价,如“好看”“丑”到什么程度,使用语言描述总会有模糊点存在。而“颜值”一词的出现,相当于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一条数字轴”,表明了从0到100的数字。由于人类认知方式的相似性,人们总能在使用这条轴的同时,找到一个平衡点。这种跨域映射产生的基础正是人类隐喻这种认知方式。
隐喻方式的使用,不仅扩大了数值评判的范围,而且为人体容貌的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个角度下所进行的评判更为具体化,简单化。符合语言表达追求经济性的原则。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数字比修饰性的语言更具有说明性和理据性。隐喻理论下的认知方式也符合人类认识新事物的认知方法和规律,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直观方便起见,可参看图1。
图1:
(二)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颜值”意义建构过程的动态分析
概念整合理论是美国加州大学语言学家Fauconnier提出的,该理论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批判了传统的语义组合观,参与整合的概念经过组合、完善与精制三个加工程序后,最终得到浮现结构。概念整合理论涉及到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融合空间。认知主体提取两个输入空间部分信息进行匹配并映射入融合空间,融合空间利用并发展两个输入空间中对应部分的连接,将相关事件整合成一个更为复杂的事件,类属空间则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中所共有的轮廓结构,以保证映射能够正确而顺利地进行,融合空间中会包含一个带有新创性、富有想象力的结构,叫做“新创空间”,其中可能会创造出原来输入空间所没有的新信息,产生新意义。这就是概念整合理论的运作原理。不同于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 沈家煊将概念整合分为两类——“糅合”和“截搭”,“糅合”是基于相似性,例如人脚——墙脚,“截搭”是基于相关性(归国华侨——归侨)。“颜值”的构词属于“糅合”型,是基于相似性而构建起来的。数值有高低,经济学的价值和产值评判可以使用指数表示,例如“高产值”,关于人体容貌的评价也可以使用指数进行评价,并且更为具体直观,所以创制出评判人体容颜指数的“颜值”,并用“高颜值”来代指漂亮和英俊。
语言符号意义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新的语言单位代表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必定与语言中已有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发生关联,这种关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概念整合的过程。在复合词的语义建构中,构成复合词的组成成分分别激活相应的认知域,构建出两个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在类属空间的统摄下,通过映射、组合等过程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再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展形成层创空间,这是合成新词语义形成的总原则。概念整合主要有四种类型: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双域型。“颜值”一词的概念整合应归属于“单域型”。见图2。
“颜值”一词的意义建构过程涉及到两个组织框架,两个输入空间各有自己的组织框架,输入空间I“值”域,作为数字量化标准,具有自己的组织框架,包括数量多少的数值、经济学中价值的评价、评价所涉及到的程度高低(高值/低值)等。输入空间II“颜”域,作为人物容貌的描写与评价,也具有自己独立的框架,包括人物长相的不同(特征各异)、抽象的描写形容、可进行鉴赏评判等。两个输入空间的“比较评判”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概念整合后映射到合成空间,形成评价人体容貌指数的“颜值”。最终保留的是“值”域框架,强调的是评价的方式是用“指数”来进行评判。两者的类空间是综合两个输入空间的特征,“人体容貌”“评价标准”来统辖两个输入空间意义整合的建构过程。
图2:
(三)小结
网络词语的创造并不是凭空的,其创造的基础是人类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对于世界感知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其意义建构受认知规律的制约。从认知角度研究网络新词,能够揭示语言的创造性,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创造新词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和认知特点,揭示人们对事物和经验进行概念化,通过语言认识世界的认知能力。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任意性,任意性也有程度的差别,有的是绝对任意,不可解释的,有的则是相对任意,具有一定理据性的。在新词创造过程中,也体现了任意性,最初人们在创制一些词语的时候是任意的,但由于人类大脑容量是有限的,为了方便认识和记忆,人们会把自己熟悉的多个字和多种概念进行整合,创造出新的概念和意义。这样一来,既不会对人类的认知造成干扰,又增加了人类对于新事物的认识,扩充和丰富了词汇量。“颜值”作为一个网络词语,正是把人类熟悉的两个概念,通过隐喻的思维模式,经概念整合意义的建构过程,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意义。并且这个新词更加符合人类认知规律,通过具体数值对人体容貌进行评判,从而使得评价方式更为具体、量化,更加符合人际交流沟通过程中追求顺畅性和经济性的心理。
三、网络词语“颜值”流行的原因探究
(一)共同的认知语境
共同的认知语境是网络新词产生并流行的根本保证。认知语境指的是认知形成的语言和社会环境。不同的经历使得每个人的信息、知识结构体系、信仰、认识和观察事物的角度存在差异,但人们居住工作的环境、社会文化和认知能力具有共性,尤其是网络时代下人们趋同的认知特征更加明显,所以网络新词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认可并流行开来。“颜值”一词正是基于人们共同的认知语境产生并流行的。
(二)认知发展产生“补位”需求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涌现以及人类思想观念、情感认识的变化都使人类认知系统不断发展。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一旦出现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说明某种事物或描述某种现象时,就出现了“表达空缺”。因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以完整准确为目标,一旦具有补位功能的词语出现以后,很快就会被人们所认可接受,并流行起来。
以往对于人体容貌的评价多是从修辞角度进行的,这种评价只能使人们形成抽象的概念轮廓,而且人们经常会进行比较,这样一来,人们很难找到一个量化的标准和词语进行描述。比如“两个人都很好看。”“甲比乙更好看。”那么甲比乙好看多少呢?这种更深层次的程度对比,显然现有词汇很难简洁表明。“颜值”一词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填补了在容貌比较程度上的词汇空缺,这正是认知发展产生的“补位”需求促使“颜值”一词的流行。
(三)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
语言表达自产生以来就以经济性作为原则。“颜值”一词似乎可以涵盖所有有关容颜的表述,只要一个简洁的数字,人们就能直观地评判美丑程度。形容漂亮英俊的众多词语,用“高颜值”一词就能代替说明。可见符合经济性原则也是“颜值”一词流行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这种表达随处可见,这的确代表了人们的一种观念——对于容貌的关注和对于外表的在乎。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事物,近几年来各种选美、比美大赛的举行,校花的评选等活动,充分说明人们对于容貌的关注。人类的关注突显了其概念的重要性。“颜值”一词也因人们对于容貌的关注而使用更加频繁。这是“颜值”一词流行的社会认知因素。
参考文献:
[1]郭振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的认知语言学阐释[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潘幼萍.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构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
[3]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尹铂淳.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汉语网络词在线意义[J].汉代汉语(语言研究版),2013,(8).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5]游玉祥.新词语的特点分析及其认知解释——以2006-2009年汉语新词语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6]闫妍.网络词语的认知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井苗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050024)
网络词语“颜值”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6-02-04
- 阅读量1040次
- 评分4
- 赞83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