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散文教学回归传统刍议

  • 投稿中本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96次
  • 评分4
  • 22
  • 0

胡彩亚

摘 要:目前散文教学的现状要求教师要改变散文教学,回归传统,首先这是课程标准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考改革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理解领悟散文内容,获得审美的享受,必须在散文教学的时间、朗读、解读、拓展方面下功夫,让散文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散文教学 回归传统 刍议

目前的散文阅读教学我们常可以看到:在精心设计、反复排练的公开课上,教师运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步骤详细,问题很多,问题一经抛出,学生侃侃而谈,谈必中的。在常态阅读课上,问题刚一抛出,便让学生回答,只见大部分学生脸上表现出迷惘不知从何作答之态,不幸被点名的学生言语嗫嚅,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只能说出干巴巴几个词。在高三的散文阅读课上,教师注重让学生做题,注重方法技巧的指导,轻视学生的阅读,导致的结果是题目虽然做了不少,但能力并没有提高。

散文教学要改变,要回归传统。一是课程标准的需要。课程标准对散文教学要求:阅读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课程标准的要求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认真研读,从而得出自己的体悟。二是高考改革的需要。骆冬青教授说:2017年,中国高考将迎来新一轮大的变革,高考中不要求考生太多关注作者背景、时代,只剩下文本,然后真正考学生的感悟鉴赏的文学能力。以文本为最重要的考核点,让考生能自由自主地用自己的审美感悟力直接面对文本,考查学生真正的能力,让语文考试真正回归到语文上来。高考改革的方向告诉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对文本感悟鉴赏。

散文教学要改变,回归传统的散文教学,让学生真正地理解领悟散文内容,获得审美的享受。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郁达夫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要能感受散文的个性,必须给学生亲身感知文本的时间。教师不要为了炫示能力、为了教学进度,或为了其它的目的剥夺了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我们要追求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课前给足时间,让学生先好好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新词,翻阅工具书,正音释词,疑难处做好标记。

二、指导学生朗读

散文篇幅短小,题材多样,形式自由,情文并茂且富有意境。在朗读散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在表达上要有变化。如在教学《想北平》时,朗读时要充分把握“想念”浓郁的感情基调。叙述性语言,朗读时语气舒展,声音明朗轻柔,娓娓动听;描写性语言,朗读时生动、形象、自然、贴切;抒情性语言,朗读时自然亲切、由衷而发;议论性语言,朗读时深沉含蓄、力透纸背。如读到“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叙述描写语段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轻柔欢快、美好之感。读到结尾段“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抒情性语段时,注意读出轻重,读出低沉伤感。

三、引导学生解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课要讲得透。什么叫讲得透呢?无非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刘守立先生说:“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可以从这几点入手:①抓住文题。文题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散文文题一般有这样几个作用:点明写作对象,如《故乡的山梨》;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表明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如《想北平》。②抓住内容。一般来说,写人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这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如《金岳霖先生》。记事散文,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如《往事》。写景状物散文,要理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的,如《荷塘月色》。注意文章(包括每段)的开头和结尾,这两部分往往起引入、总领或总结作用。注意文中过渡和照应。准确捕捉文中的连接性词语或标志性语句:关联词;指示语、概括语;总领、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概括段意,关注标点符号(分号、句号),把握文章的内容。③理清内容间的关系。教师认真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而触类旁通。如《故乡的山梨》,可设计一个问题:第3—7段写故乡的山梨,最后一段写了故乡的人,第1、2段和最后一段与3—7段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抓住内容,可以理清1、2段是引出话题,为写故乡的山梨作铺垫。最后一段是由物及人,写了与山梨相关的“我”和“乡亲”,深化主题。④品味情感。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关注结尾,每个段落的起始句、结尾句,确定情感态度。如《想北平》结尾“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抓住对人、景的描写语句,如《想北平》中“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从作者对景物、对人的描写中品读愉悦、怀念之情。抓住用词选句,如《听听那冷雨》中叠词的选用,“淋淋沥沥”“淅淅沥沥”“料料峭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春雨的缠绵细密,让读者不仅感受绵长的雨丝,也感受到绵长的情丝,这些词的选用弥漫着浓浓的乡思乡愁。⑤分析写法。郁达夫说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这也道出了散文常见写法,小中见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常见的散文写作技巧,如以小见大,对比,衬托,选取生活中平凡事物和画面等。如《故乡的山梨》通过对故乡山梨的具体描绘,从而表达对故乡的人,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小见大。

四、引导学生拓展,延伸

散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中的那篇作品、课堂上的那点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延伸到对课外众多散文的自读理解,与生活联系起来,获得个体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练笔,表达真情实感。如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分析文本的能力。要巩固课上所得,可以寻找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学习了《想北平》,可以印发给学生汪曾祺《故乡的食物》、叶圣陶《藕与莼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这些文章,再进行交流。学习了《听听那冷雨》,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拓展,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冷雨,借鉴本文表达技巧,写写你心中的冷雨。

散文教学回归传统,需要教师扎实内功,提高文学修养。有些教师内蕴不够,办法不多,对文本不能透彻理解,或请一位高明的老师分析,或集体备课,这些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是扎实自身的底蕴。教师要多读书,暂时忘记教师身份和教学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和非功利性来阅读散文,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体验。教师广泛地学习并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自身散文的理论修养,才能承担散文教学回归传统的重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海容.反思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问题,摭谈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EB/OL].http://www.docin.com/p-575411929.html,2012.

[3]骆冬青.从以知识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EB/OL].高考学科网http://gaokao.zxxk.com/a364054-p1.html,2014.

(胡彩亚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2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