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两组同素逆序词的词义演变研究

  • 投稿丁丁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65次
  • 评分4
  • 20
  • 0

王丽娟

摘 要:同素逆序词是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值得关注。很多学者就有关这个问题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中,我们尝试对两组同素逆序词“施设—设施”和“生出—出生”的发展演变(从它们发展到现代汉语而出现的不同使用之处)以及成因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同素逆序词 “施设—设施” “生出—出生” 演变

同素逆序词的名称有多种叫法,有人称之为“颠倒词”“同素异序词”,还有“同义逆序词”“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序位颠倒的同素词”等等,他们基于不同的概念表述,采用不同的名称。在此,我们比较认同“同素逆序词”这一名称,认为它更能准确恰当地反映该类词的特点。“同素逆序词”即是构词语素相同但构词顺序相反的两个双音节复合词,这两个词的构词语素在语义上要有一定关联,不可是同音同形异义字。

汉语中很早就存在同素逆序词了,现代学者丁勉哉指出:“同素词的起源是和合成词总的起源同样古老的。诗桃夭一章:‘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二章:‘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室家’和‘家室’这组同素词,同时并用,就是一个证明。”“室家”和“家室”均可指“夫妇、家庭”,那么,这里的“同素词”就是指“同素逆序词”,可见早在西周春秋时就已出现同素逆序词了。我国学者也很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了,清代的陆以湉《冷庐杂识》卷四《倒句倒字》写道:“《汉书》又多倒字,如妃后、子父、论议、失得、贵富、旧故、病利、病疾、并兼、悦喜、苦勤、惧震、柔宽、思心、候伺、激诡、讳忌、稿草之类是也。”从先秦到中古时期,再发展到近代汉语,除了对前代词语的继承,也一直在产生新的同素逆序词。据学者统计,中古汉语约有一千四百多对同素逆序词,现代汉语也有四百余对。可以说,同素逆序词在汉语里占有相当的数量。在探索同素逆序词成因的时候,一些学者认为这是汉语词汇实现双音化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当然还包括语音、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原因,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由于汉语在上古时期以单音节为主,同素逆序词正是复音词逐渐凝固定型的过程,这体现了汉语语素与语素结合的灵活性。同素逆序词长期存在于我们的语言当中,保留下来的词汇有的在语用上已各有明确分工,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如“杀生”和“生杀”,但同时由于人们语言选择的作用,它们的使用频率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甚至逐渐地被淘汰掉,那么,它们是如何发展演变的,需要我们进行分析。

在同素逆序词的结构中,以并列式为最多,这也符合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规律。本文尝试探讨的两组同素逆序词就是并列式双音词。

1.施设—设施 (并列式—并列式)

在《汉语大词典中》中“施设”有4个义项:a.实施、实行;b.安排、措置、措施;c.陈设、布置;d.犹施展(才能)。

“设施”也有4个义项:a.措置、筹划;b.谓施展才能;c.布施;d.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组织等。

“施设”是一个动词,而“设施”还可以作名词,但“设施”作为名词的出现年代较晚。《说文解字》:“施,旗皃。”“施”本是飘动的旗子,由名词引申为动词“铺展、铺陈”“设置”。《说文解字》:“设,施陈也。从言从殳。使人也。”可见,最初在组合的时候“施”和“设”是两个义近语素。“设施”作为名词何时出现,是怎么出现的,值得思考。“设施”作为名词的性质,《汉语大词典》给出的是当代二十世纪的例证。而在清代《经学通论·三礼》里有:“盖壤地既广,则志虑有所不能周,长吏数易,则设施有所不及竟,于是法立而奸生,令下而诈起。”我们认为这里的“设施”就具有了名词性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设施”的词性为名词,相当于英语中的“installation”以及“plan”。“施设”是“陈设、设置”义,相当于英语中的“arrange”和“set”。

为什么“施设”没有发展为名词性质,而“设施”却有名词性质呢?且“设施”一词在口语中更为常用,我们做了如下思考:

《韩诗外传·卷四》:“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

《白虎通义·卷六》或曰:“王者臣得复为诸侯臣者,为衰世主上不明,贤者非其罪而去,道不施行,百姓不得其所,复令得为诸侯臣,施行其道。”

《三国志·卷二一 魏书二一》:“又以儒学与太尉荀顗撰定新礼,事未施行。”(裴注)

由上述例子可见,“施”常作为动词“施行”的一个语素,行为动作性很强。

再看例子:

《日知录·卷二十三》:“夫碑所以颂德纪功,臣在郡日,课无所称,幸免罪戾,一介俗吏,何足书能,滥承恩施?”

“施”同时可以作名词,意义为“恩惠、行善的措施”,发展至后来也可以泛指一般的措施。“设施”作为名词时的义项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组织等”,这些机构、系统、组织的功能正是施行一定的措施、政策的,我们认为相对于“设”,这与“施”的意义关联性更大。从语言中的语法重音上来说,通常情况下,双音节词的语法重音一般落在后一个字上,因此在表达名词义“机构、系统、组织”时,“设施”这种双音节的组合比“施设”更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和语言理解思维。这样由于语素的细微差别,“设施”一词就发展为名词。“施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动词也有使用,通常用在这类词语中如“某某工程的施设”。

不过,我们发现在日语中也有“施设”一词,它就是“设施”“设备”义,相当于我们汉语中的名词“设施”,如日语中的“教育施设”“厚生施设”即现代汉语中“教育设施”“厚生设施”。

2.生出—出生 (并列式—并列式)

《说文解字·出部》:“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解字·生部》:“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可见,“生”与“出”二字意义相近,“生出”与“出生”就是由这两个同义语素组合而成的。

“生出”大词典解释为“犹出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曹嵩)官至太尉,莫能审视其生出本末。”曹嵩乃养子,故此处“生出”大体相当于“出生”。在《杂宝藏经·婆罗门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缘》:“佛语婆罗门言:‘汝识珠名字不?知珠生出处不?知珠力耐不?’”这一句子中,“生出”相当于“来源”,与“出生”义也相近。

在现代汉语里,“生出”使用“出生”这一意义时一般作为一个动补结构来使用,比如:

“湾里的小商人焚烧电缆,使湾里生出许多缺少脑子的婴儿。”(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但在现代汉语中“生出”不只是指小孩出生,亦可指某些部位长出某些东西,如:

库车的羊羔长的也奇,只只羔儿的头顶生出一团绒卷毛,酷似怒放的菊。(吴泽林《边陲异趣》)

还可指其他事物(包括抽象和具体)的产生、出现,如:

因为它开拓了你对于自然之美的爱好之心,而使你衷心地生出一种舒徐的、悠长的、寂寥的默想来。(戴望舒《在一个边境的站上》)

而“出生”可表示“胎儿从母体中生出来”,除此之外,还经常用在成语“出生忘死”里,表示“舍生”,至今还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产生、发生”的意思,如《隋书·卷一八》志第一三:“其五曰,胄玄于历,未为精通。然孝孙初造,皆有意,征天推步,事必出生,不是空文,徒为臆断。”

今天,在“胎儿从母体里产出来”这个意义上,一般会用“出生”或简单地用一个字“生”,比如“某某小孩出生了”或“某某母亲生了”,查阅现代汉语语料库可以看出“生出”已不常用,更不会单独用“出”字。根据“生”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生”在一些语境中和“死、杀”这些词同时出现,它的最常用的意义就更为明确了,表示“活着,出现”,与“消失、逝去”义相对,而一个婴儿的出生正好取前者的意思。

例如:

《周礼·春官宗伯》:“……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

《毛诗·国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韩诗外传》卷九乳母应之曰:“……吾闻:忠不畔上,勇不畏死。凡养人子者,生之,非务杀之也,岂可见利畏诛之故,废义而行诈哉!吾不能生而使公子独死矣。”

而“出”最常与“入”相对使用,比如: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对曰:“……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因此在“胎儿从母体里产出来”这个意义上,有参构语素“生”的“出生”一词更能为人们的语言使用带来方便。相反“生出”则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频率降低。可以说,由于参构语素“生”和“出”的常用语境不同,随着词汇的发展,“出生”就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另外,由于语言的三要素“形、音、义”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有很多学者开始从语音方面探讨并列式双音词演变的成因。“生出”和“出生”二词既是同素逆序词,也是并列式双音词。那么,本文依据王云路在《论四声调序与复音词的语素排列》一文中所说的“声调相同的并列式复音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和“发音部位依照口腔由小到大、由合到开的顺序”这些结论,从语音方面来看“生出”与“出生”一词的演变,“生”和“出”两个语素的声调相同,“出”的主要元音是合口音,“生”的主要元音是开口音,按照经过淘汰后留下来的词语符合由合到开的顺序这一原则,在有共同意义“出世、诞生”这一义项上,出于发音省力的要求,人们在语言运用中自然倾向于选择“出生”。

同素逆序词的出现体现了汉语作为非形态语言的灵活性,可以看出汉语在实现双音化的过程中词语结合凝固的不稳定性,作为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还有很多问题,诸如古代汉语中同素逆序词的数量,它们的词义演变、产生的成因、修辞价值、语言运用价值等等,都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洪丽娣.古代汉语中同素异序词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2).

[3]王云路.论四声调序与复音词的语素排列[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7,(00).

[4]姜黎黎.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综述[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

[5]罗智丰.《生经》中的同素逆序词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6]刘彩玲.释义两个逆序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王丽娟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