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波兰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发音偏误研究

  • 投稿不想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18次
  • 评分4
  • 81
  • 0

摘 要:波兰留学生和多数无声调母语的学习者一样,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对阴平和去声的掌握好于对阳平和上声的掌握,主要偏误集中在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和阳平与上声调型的混淆上。要把握阳平和上声教学的声调特征,对阳平的教学要在定位起点后果断上升,在终点达到调域顶部;对上声的教学要把握折点的时间,在上声起始段要体现充分的低平特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波兰留学生 汉语声调格局 声调习得偏误

留学生汉语声调的习得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以韩、日、印尼、泰国等亚洲国家及美国等英语国家的留学生为主,对于欧洲、非洲等地区的留学生涉及相对较少。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分为“经验总结式研究”和“基于语音实验的定量研究”两大类。后者借助语音分析软件,对学习者的声调习得偏误进行声学参数的对比分析,使研究成果更加直观,因而成为一种趋势。

本研究关注的是来自波兰的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时对单字调的发音偏误。单字调是汉语双字调、三字调及语流变调等的基础单位。单字调的发音偏误是外国留学生说汉语“洋腔洋调”的根本原因。本研究拟结合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波兰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发音进行声学分析,从调型、调值、调长等方面分析偏误的原因,并尝试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声调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实验方法

(一)发音人

本次实验抽取一男一女两名发音人,年龄分别为21岁和23岁,均来自波兰克拉科夫学院,母语是波兰语,英语熟练。他们学习汉语三个月,之前没有接触过汉语。

(二)发音材料和录制过程

元音是声调的主要承载段,我们在制作发音字表时选择的是单元音韵母音节,且保证同一个韵母在不同声调均有分布。发音材料共28个单字音节,四个声调随机排列,全部都是学生学过的音节。

语音样本的录制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以Cool Edit 2.0为录音软件。两名发音人分别朗读发音材料,保存为采用率为11025hz、16位单声道的语音样本。

(三)数据的提取和整理

语音样本的分析采用南开大学开发的语音分析软件“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 Lab)。该软件能自动提取语音样本的基频曲线,测量频率值和时长等参数。

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不同发音人对相同音节发音的音高频率具有绝对的差异,在语音分析时,需要对绝对数值进行相对化和归一化处理。对于频率值的归一化,我们采取五度值(即T值)的计算方法(石锋,1987),公式如下:

T=(lgx-lgb)/(lga-lgb)×5

其中“a”表示调域上限频率,“b”表示调域下限频率,“x”表示某测量点频率,T值是该点在五度坐标中的相对标度。

在此基础上,将各测量点的T值在平面坐标图中标示出来,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由此得到该声调的曲线图。将四个声调曲线图绘制在一个平面坐标图中,得到该发音人的声调格局图。以上过程可由“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自动完成,软件对每个语音样本自动选取9个测量点的频率值进入统计,转换为T值后绘制成声调格局图。采用T值的计算方法得出声调格局图,可以直观地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图进行对比,从而考察波兰留学生对单字调的发音在调型、调值上的偏误。

二、声调格局的偏误分析

(一)普通话声调格局

普通话四声的调型特征和调值分布可以从声调格局图得到直观的反映。石锋(1991)认为:“声调格局中,每一声调所占据的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条带状的声学空间。只要一条声调曲线位于这个声学空间中,符合这个声调的特征,就不会与别的声调相混同。”图1和图2分别是北京话(指被定义为普通话的北京标准音)的单字音声调格局和四个声调的主体分布图。(石锋、冉启斌、王萍,2010)

结合图1、图2可以看出,在普通话声调格局中,阴平是位于调域上部的平调,调型曲线在5度的范围内稍有起伏,调值可记为55;阳平从调域中部上升至调域上部,调型曲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略有凹型,但起伏不大,调值为35,其下限为24;上声的调型曲线始于调域中部,从起点上看,与阳平较为接近,但中间段降至调域底部而后上升,是典型的曲折调,调值为214,下限为212;去声的起点位于调域顶部,终点的上限为2度,下限为1度,调值可记为52或51,是从调域顶部下降到调域底部的全降调。

(二)发音人声调格局分析

本实验发音人对声调曲线的掌握是否符合上述声调特征,我们通过“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作出两位发音人的声调格局图,并进行与普通话声调格局的对比,观察其对调型和调值的掌握是否到位。详见图3,图4。

将图3、图4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对比,反映出波兰发音人在掌握汉语四个单字调的调型和调值时,分别存在以下几点偏误:

第一,对阴平的掌握基本符合调域上部的平调特征,不过两位发音人的调型曲线都位于3-4度之间,较普通话阴平曲线偏低一些,调值都可以记作44。从调型曲线来看,女生的起点略低,终点略有上升,男生则起点略高,终点略低,但起伏都不大。从普通话声调格局来看,普通话的阴平曲线也不是绝对水平的,音高在0.5度的范围内略有起伏,因而可以认为,本实验两位发音人对阴平曲线的掌握还是较好的,调值可以再提高1度。

第二,两位发音人的去声基本符合全降调的调型特征。男生的起点和终点都比较到位,调值为51。女生的起点略低,调值为41。从普通话声调格局图中可以看出,去声的起点位于调域的顶部,较阴平的起点或终点,阳平的终点都高一些。但在女生的声调格局中,去声的起点低于阳平和上声的终点,这是应该是发音人刻意强调阳平和上声的“升”的特点而造成的。

第三,两位发音人对阳平和上声的掌握都存在明显的偏误。从声调格局图上显而易见的是:女发音人的阳平和上声曲线前半段较为接近,后三分之一段重合;男发音人的阳平和上声曲线前三分之一段重合,后半段都比较接近。两位发音人都有把阳平和上声混同的倾向。具体来看:

女生的阳平起点位于1度左右,略低于上声,其近三分之二的曲线位于0-1度之间,表现出低、平的特点,后三分之一段则急速上升至调域顶部,调值可记为115。与北京话阳平的声学特点相比,其起点过低、前半部分拖沓,上升折点靠后。女生的上声起点为1.5,后呈凹型下降,曲线的近三分之二位于调域底部,这是较好的,但后三分之一段升得过快过高,迅速到达调域的顶部,终点为5,这应该是其刻意强调升的特点所造成的,其调值可记为215。从调型曲线和调值上看,女生疑似将阳平偏误为上声。

男生的阳平曲线相对好一些,起始处略有凹型,约在三分之一处开始上升至调域上部,基本符合升调的调型。其问题在于和女生一样起点过低,位于调域底部接近0度左右,调值可记为15。男生的上声起点跟阳平的起点重合,由于起点过低导致没有下降的空间,在调域底部稍作停延后上升,把降升调发成了升调,其调值应记为14。从调型曲线和调值上看,男生疑似将上声偏误为阳平。

三、调长的偏误分析

调长是指声调持续的时间。不同声调之间的时长关系,主要是由声调的音高变化,即调型决定的。因为不同调型的声调发音难度不同,故所需发音时间不同(廖荣蓉,1983)。邓丹等(2006)就四名发音人对200个普通话单音节发音的声调时长进行统计,指出:普通话各声调间差异显著,任何两个声调之间的差异均显著,四个声调间的时长表现为:上声>阳平>阴平>去声。

发音人对四个声调的时长把握是否符合普通话四声的时长规律,详见表1。

从上表可见,女生对四声时长的把握较好,符合普通话四声时长上声>阳平>阴平>去声。但男生对四声的把握却存在显著的偏误,表现为阴平最长,上声和阳平的时长差别不大,且都小于阴平。

上文结合声调格局的分析已经看出,两位发音人对于阳平和上声的声调特征还不能较好地把握,在调型和调值上都有将两者混淆的倾向。不过女生又比男生更有策略一些,其试图通过时长因素将阳平和上声区分开来,从数值上看,女生的上声平均时长比阳平长了约143ms;而男生除了在调型和调值上将两者趋同以外,时长也几乎是一致的。

四、偏误的讨论和对策

结合上文对声调格局和时长的分析,可见发音人习得汉语声调最大的问题在于阳平和上声这两个调类上。在调值上,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是两位发音人的共同偏误;在调型上,两位发音人都无法正确区分阳平和上声的调型差异,或都发成曲折调,或都发成低升调;在时长上,男发音人的阳平和上声时长上也十分接近。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阳平起点频率的偏误

从声调格局分析可以看出,阳平的起点频率问题是两位发音人共同的偏误,主要体现在起点频率偏低。事实上,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并不是波兰留学生特有的偏误。陈彧(2006)发现苏格兰学生也存在阳平起点频率偏低的情况;张鹏,周云翊(2011)发现美国人的阳平偏误中,起点音高不足,将阳平读为低升调也是一个主要的偏误。

在汉语中,阳平是个中升调,阳平的起点位于调域的中部。但对于无声调母语的学习者而言,他们没有调域的范畴,对音值的高、中、低难以把握。在发阳平时,如果起点过高,则升不上去,于是多数学习者倾向于将起点定位得较低一些。那么,阳平的起点在阳平与其他调位的区别中起着多大的作用,起点频率偏低是否影响阳平调的正确感知和习得呢?

石锋(2006)通过对普通话单字调的统计分析指出,对于阳平而言,更多地承载了其调位信息的主要是终点而不是起点,阳平的终点在与其他调位区分时发挥着主要作用。陈彧(2006)对苏格兰发音人的阳平起点频率偏低问题,进行了感知实验的验证,结果也说明,学习者在发阳平时,尽管起点偏低,但如果能够果断上升,终点符合阳平的主体分布,则基本不影响人们对阳平的感知。

我们认为,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并不是影响阳平调习得的关键问题,只要学习者在调型上和阳平终点段的把握上不存在较大的偏误,则基本上是可以正确习得阳平的。

(二)阳平和上声折点时间的偏误

在调型曲线上,阳平和上声都存在一定的凹型,都有个折点,但这两个折点有着本质的区别。上声的折点是为了区别于其他声调而着力发音的点,承载了主要的调位信息(石锋、王萍,2006),与其他调位相区分时发挥主要作用。普通话上声的折点一般位于声调曲线的中间部分。虽然阳平的起始段也略有凹型,但和上声的凹型不同,阳平的凹是声带发音的生理物理机制自然造成的伴随特征,一般位于调型曲线的前三分之一段,并不承载调位信息。

本实验中男发音人的上声折点偏前,位于声调曲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其低平段的短缺导致上声趋同于阳平。本实验中的女发音人在阳平的起始段有较长的停延,折点偏后,造成与上声折点的混淆,将阳平发成曲折调。

因而,在普通话声调的习得中,对折点时间的把握直接影响阳平和上声的区别。在发上声时,学习者应在起始段保持充分的低平,不要急于上升;在发阳平时,应于起始段就果断上升,不作停延或调整。

(三)时长的偏误

在普通话四声中,尽管不同声调的持续时间有所差异,但这种时长差异并没有区别音位的作用。声调的时长因调型的发音难度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曲折调比非曲折调相对长一些,升调比降调相对长一些。学习者对声调时长的习得偏误往往由于其对调型掌握得不够准确。

对于不同调型的语音教学,教师不妨利用夸张时长差异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调型的发音难度。例如在发上声时,在前面的低平阶段有充分的拖延或停滞,在声带极度紧张之后自然放松上扬,让学习者对折点的时间有深刻的感知。在发阳平时,需要的是果断地上升,教师在示范时可适当缩短阳平发音的时长,体现一种干脆利落的上升效果。有了一长一短的显著对比,学习者也会加深阳平和上声的调型差异的印象,也不容易混淆起来。

五、结语

波兰留学生和多数无声调母语的学习者一样,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对阴平和去声的掌握好于对阳平和上声的掌握,主要偏误集中在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和阳平与上声调型的混淆上。我们认为,在对阳平调的教学时,关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定位起点频率以后要果断上升,不在起始段犹豫停延;二是终点段要上升到调域的最高处,符合阳平的主体分布。在上声教学时,关键要把握上声的折点,在时间上要充分保证并可适当夸张起始段的时长,在频率上要降到调域的最低处,上升是降到极限后的自然要求,不必升得过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邓丹,石锋,吕士楠.普通话与台湾国语声调的对比分析[J].声学学报,2006,(6):536~541.

[2]石锋.北京话的声调格局[A].石锋,廖荣蓉主编.语音丛稿[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6.

[3]廖荣蓉.苏州话单字调、双字调的实验研究[J].语言研究,1983,(2).

[4]石锋,冉启斌,王萍.论语音格局[J].南开语言学刊,2010,(1).

[5]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2006,(l):33~40.

[6]石锋.声调格局和声调分类[A].石锋,廖荣蓉主编.语音丛稿[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01.

[7]Liu Juan.Perceiv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exical rising tone and the falling~rising tone,2004.石锋,沈钟伟编.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8]陈彧.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

以两名发音人的语音样本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2):99~109.

[9]张鹏,周云翊.美国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6):14~19.

(吴燕萍 浙江义乌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