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 投稿xmen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884次
  • 评分4
  • 69
  • 0

摘 要:认知词汇语义学是认知词汇学、认知语义学和词汇语义学的一个重要交叉学科,原型理论是其主要内容之一。这一理论的建立否定了传统范畴观,对认知词汇语义学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认知词汇语义学 原型理论 范畴化

原型理论最初于20世纪70年代发源于认知心理学,一经提出便被词汇语义学吸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原型理论中的“原型”指的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这个参照点会不断辐射,即由一个“词”辐射出一个“词网”,形成一个“原型范畴”。我们可以利用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的“理想认知模型”来举例,从而分析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是怎样运用的。[1]

一、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

认知语义学是莱考夫、J.R.罗斯等人与乔姆斯基分道扬镳后催生的新型语义学分支。它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坚持语义规则是句法生成的前提,肯定了词汇意义在句子中的首要作用。在不同情境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词语有各自的见解,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知词汇学、认知语义学和词汇语义学的三重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人们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我们将这种三重研究称为认知词汇语义学。认知词汇语义学是这三门学科的交集,当词汇、语义被冠以认知之名,我们就必须在认知语言学的大背景下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原型理论是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理论”针锋相对的一种新型范畴性质理论。经典理论认为,每种范畴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员标准,符合所有标准的都是该范畴的成员,且地位相同,不符合任一标准的都排斥在此范畴以外。但事实上,范畴与范畴之间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总会有交叉的地方,或者通过几个环节形成的锁链串联起来。原型理论则是范畴的抽象观,尤其当它进入认知语言学后,它将亚里士多德口中具体的范畴标准抽象成了认知的参照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原型”是某一范畴中的一个特例。例如,“杯子”这个词的意思是“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细,一般容积不大”[2],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所有这样的器具都叫作“杯子”,无论它是酒盅、烧杯或高脚杯。所以,“杯子”就是原型,杯子(指代某一符合杯子定义的器具)是“杯子”这个认知语义范畴的一个特例。这样的说法多少含有一些哲学思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直接去研究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运用。

二、原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运用

自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施提出原型理论至今仅有35个年头,但该理论已涉猎了心理学、数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综合罗施、莱考夫、泰勒、恩格勒等学者的理论,可以说,原型理论在语言学中应用更多。[3]它与语言学中的前沿学科——认知语言学相关联,在认知语言学的背景下,与词汇语义学相融合。

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原型”这一概念是词义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第二,原型的本质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反映是词义的模糊性;第三,原型的词义范畴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对原型词义的扩展。

(一)原型:词义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

词义范畴化是指将某一词义所包含的所有特征形成一个范畴,各个成员依据自己具有属于这个范畴的特征的多寡,来确定自己在范畴内部的位置。位置越靠近中心,即属于这个范畴的特征越多,则越有典型性;位置越在边缘,即属于这个范畴的特征越少,则越具非典型性。词义范畴中心的那个点则视为原型词义,具备这个范畴内的所有特征。原型词义是生成其它非原型词义的根基,是认知其它非原型词义的本源。将词义范畴化,就是将无数词语划分到各个不同词义范畴的圆圈内,形成可分析性的组合的一种方法,原型词义就是这些圆圈的圆心,处于非常核心的位置。

从罗施对“鸟”这个范畴的实验结果来看,“鸟”是原型,“知更鸟”是与原型最接近的成员,“鸽子”“麻雀”是较高典型性成员,“企鹅”“鸵鸟”则处在边缘位置,是较低典型性成员。从词义上讲,“鸟”一词的概念是“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4]。根据这一概念,“知更鸟”和“鸽子”“麻雀”应是在“鸟”这一范畴内属同一位置级别的。但欧美学者认为“知更鸟”是最高典型性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认知差异对词义理解的影响。因为知更鸟是英国国鸟,是欧洲最常见的、也是欧洲人最喜欢的一种鸟,所以,罗施才认为知更鸟是“鸟”这一范畴中具有最高典型性的成员。然而在词典中,“知更鸟”一词的定义是,“它的大小与麻雀相仿”。这也说明在不同认知背景下,原型的确立会有相应的变化。

(二)原型本质:词义的模糊性

1896年,俄罗斯语言学家波科罗夫斯基在提出“语义学”这一术语时曾指出,“事物在现实中的联系决定了相应词语在语言中的联系。研究一个词的意义,必须也要研究它的同义词,特别是属于相同的现象范围内的同义词。”[5]这段话颇具前瞻性地概括了词义范畴化对研究词义的作用,也涉及到了一些词义场理论。词义场理论认为,各个词语的意义聚合在一起便会形成许多意义的“场”,这些词义场又聚合成若干更大的词义场。词义场即为词义的范畴,这些范畴虽然各不相同,但边界却是模糊的,两个或几个相邻的场的范畴相互重叠和渗透。

处于词义范畴中心位置的原型也是模糊的。举例来说,“水果”一词是水果范畴的原型,苹果、鸭梨、水蜜桃等词都是这一词义范畴的成员。同理,我们还有蔬菜范畴、肉类范畴、粮食范畴。食物范畴的词义原型自然是“食物(可以吃的东西)”,但它蕴含极广,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实物成为它的载体。所以,原型词义的本质属性在于抽象的模糊性。原型的本质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反映即为词义的模糊性。

(三)原型范畴化:词义的扩展

原型的词义范畴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对原型词义的扩展。原型如同范畴圈内的圆心,词义扩展就是从圆心开始向四周辐射,由近到远,辐射出更多与原型具有一定相同特征的词,从而形成一个“词网”。词网的密度,即原型辐射出的词的总数,是不确定的,因为千千万万的人的认知是迥然不同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数据库的建立使统计某一词义范畴的成员总数成为可能。例如: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建立的“情感词汇”数据库,就利用计算机的统计功能很好地应用到了词汇数据统计中,统计出表示7种大类情感和20种小类情感的词汇及数万词汇。[6]但词汇具有生成性,随着人们的认知不断变化,相信这个数据库也会不断扩展,以适应人类主观认知的不断变化。

某一词义范畴内部的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家族相似性”的意思是在一个范畴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在一起。“词义不能孤立于相关的背景知识,词义不仅仅包括了最基本的概念内核,百科知识也是词义的一部分;词义的扩展也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构成一个原型范畴。”我们可以用莱考夫的理论对“聚丛模型”的阐释间接说明原型范畴化。例如“母亲”这个词,按照经典理论,应该是词典里的释义:“①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②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③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7]。但根据“聚丛模型”研究,“母亲”是一个复杂的范畴,由若干个单独的认知模型组合而成,并辐射出以下主要词义:“①产儿义:生育孩子的人;②遗传义:提供遗传物质的人;③养育义:养育和培养孩子的人;④婚嫁义:父亲的妻子;⑤家系义:血缘关系最近的女性长辈;⑥比喻义:养育人等的某一事物”,其中不仅有指“人”的含义,也有指“物”的含义,因而就涉及到了“比喻”这一概念。如果谈及比喻,那么被称之为“母亲”的事物就更多了,可以产生“祖国母亲”“大海母亲”“地球母亲”等无数与上述意义擦边的短语。莱考夫还提出,“真正的”母亲的身份也是模糊的,如“我是养子,不知道我的真正母亲是谁”“我不是个会抚养孩子的人,我根本不能当任何孩子的母亲”“我的遗传母亲将卵子植入我真正母亲的子宫,然后我的遗传母亲就去世了”。这些说法未必是刻意模拟的事实,在世界上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么“真正的”母亲的意义就更加难以捉摸了。可见从不同认知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理解。最后,莱考夫做了一个奇怪却有趣的模型:“我有四个真正的母亲:一个是捐献结我基因的女子,一个是生我的女子,一个是养育我长大的女人,一个是我父亲现在的妻子。”[8]虽然“母亲”这个词义范畴内部的成员互异,但人们总希望找到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成员来概括整个范畴,所以每一部词典都是将一个多义词的首要几个义项列出,其他扩展的词义需要我们自己在认知过程中慢慢理解和掌握。

三、结语

词汇语义研究的趋势是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独立于语境之外走向依赖语境、从描写走向阐释。原型理论是一个动态化的理论,它不仅有动态的辐射、依赖语境的认知,也有涵盖词义的功能。这一理论符合词汇语义研究的趋势,是认知词汇语义学的核心。究其本因,在于原型理论同时也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近20门学科中有所应用,它为语言学带来的价值不在于它自己本身,而在于它汲取了其他学科的精华,并将之带入语言学。原则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未来认知词汇语义学的研究中,原型理论将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德克·克拉茨(DirkGeeraerts).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M].李葆嘉、司联合、李炯英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4][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李葆嘉.词汇语义学史论的壮丽风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陈建美,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语法的情感词汇自动获取[J].智能系统学报,2009,(2).

[8]乔治·莱考夫.女人火与危险事物[M].梁玉玲译.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

(毛晶晶 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11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