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惠
摘 要:随着网络流行语“被XX”的广泛使用与传播,对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被XX”格式流行原因的第一个视角为社会学视角:“被XX”格式适应变异社会关系;第二个视角为传播学视角:传媒加速了“被XX”的传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被XX”格式 流行 语言学 社会学 传播学 网络
网络流行语“被XX”的兴起要追溯到2008年的“被自杀”。“被自杀”一出,便迅速为广大网民接受并使用,在各大媒体中迅速流传。继“被自杀”之后,“被XX”格式纷纷出炉。网民们依葫芦画瓢,纷纷仿造出各种“被XX”。在当今各大媒体中,“被XX”的使用层出不穷,其流行的深层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言学视角:句法形式新颖独特
从语法角度分析,目前流行的“被XX”格式与传统的“被”字句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形式,显示出新颖独特的特点。
(一)“被”字后面的施事全部省略
传统“被”字句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有施事,“被”作为介词引出施事,例如“小王被小李打了”;二是省略施事者,当施事者无需说出、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施事就被省略,“被”直接用在动词前面,例如“小王被抓了”。“被XX”格式抛弃了传统“被”字句的第一种形式,完全采用第二种形式,所有的施事都被省略。施事被省略之后,使表达形式更为简洁,符合网络语言的简洁性特点。
(3)白岩松被自杀被辞退 照常主持破谣言(人民网 2011-09-21)
(4)大学男生割喉身亡网帖称“被自杀” 警方认定为自杀(《中国日报》2011-03-24)
(二)“被XX”格式中“XX”的变异
“被”字后面连接名词、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使与“被”搭配的词性增多,增强了这种格式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例如:
(5)问卷调查居民“被满意”遭疑 居委会称工作疏忽导致(人民网 2011-09-20)
(6)袁莉到底是真结婚还是“被结婚”?(瞭望观察网 2011-12-02)
通过“被XX”格式与传统的“被”字句的对比可知,“被XX”具有很高的能产性,从最初的“被自杀”到后来的“被幸福”“被小康”,“被”的后加成分从动词逐步发展到形容词和名词。但是在语料的搜集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第一,多音节后加成分出现。
“被XX”出现之初,后加成分便多为双音节,例如前文反复提到的“被自杀”“被就业”“被小康”,都是双音节的,但在语料的搜集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多音节的后加成分开始出现。例如:
(7)一不小心就“被下等人”了(搜狐网 2009-07-23)
(8)从来就是“被不明真相”(人民网 2009-07-29)
第二,字母后加成分出现。
类似“B超”“IC卡”“卡拉OK”等字母外来词,“被XX”格式的后加成分也出现了字母。例如:
(9)中国“被G2”(《联合早报》2009-08-05)
(10)中兴通讯变相裁员半年内6000员工“被C”(《时代周报》2010-03-25)
“被XX”格式脱胎于“被”字句,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被XX”格式在形式上呈现的不同于传统“被”字句的新颖特点,使之很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形式上起到标新立异的作用。
二、社会学视角:“被XX”格式适应变异社会关系
“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灭亡而灭亡”,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在语言中打上深深的烙印。“被XX”格式的流行与它所表达内容的深刻性、表现能力的丰富性有很大关系。这种组合正是适应变异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也是它能如此流行、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
“被XX”格式表达的内容十分深刻。任何一种流行语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描摹,“被XX”格式生动地反映了当今的某些社会现实,“被”这个原本正常的词法结构被赋予了新的象征义,成为一个话语符号,并扩展到了其他领域,由此折射出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如“被自杀”“被就业”“被慈善”“被小康”等。
(11)当人均收入变成了一个形象工程,只将较高收入人群工资稳定持续增加,而不是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稳定实际增长,大家“平均”下来的“被增长”和那些华丽的增长数据,不仅会伤了老百姓的心,更会让国民财富分配公平化变得一厢情愿。(凤凰网 2011-12-06)
(12)在当今高校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华图教育网 2011-12-06)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被XX”所指的事件往往能引起相当程度的社会共鸣,这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情绪;而一些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闪光数字被公众加上一个“被”字,表达的是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不认同,传递的是公众对有关部门“强加于人”的愤慨,宣泄的是公众的不满甚至反感。这种政府部门与公众意见相左,各说各话,经过网络放大,成为我们在网络时代凝聚全民力量遇到的一大考验。
语言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能够敏锐地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从一定的角度表达人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心态。正是因为人类拥有这种表达需求的社会文化心理,才有“被XX”格式的形成。
三、传播学视角:传媒加速“被XX”的传播
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这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围,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被XX”格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表达方式,能在短时间内被人们频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功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载体。
“被XX”格式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否则不可能让众多人接受,更不可能广泛流行。当今社会,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具有广泛而巨大的传播作用,正是有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我们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某种语言形式也悄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不经意间记住了许多使用频繁的词语,这也成为促成“被XX”格式形成的因素之一。电视媒体对“被XX”格式的报道,使得此种表达方式得到广泛传播。例如,
(13)刹住“被就业”重在执行力(《中国日报》2011-06-22)
(14)山东莱芜教师被慈善(山东齐鲁频道 2010-03-11)
试想一期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的播出,究竟全国有多少人收看,恐怕是无法精确统计的,电视等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语言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即使一个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也可以对不同地域的观众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载体。
第二,电视等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被XX”格式形成的最佳环境。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不仅提供了“被XX”格式形成的物质载体,而且为“被XX”格式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环境。这些媒体传播的语言,相比面对面的交谈,有了更少的干扰与更大的自由空间,可以表达真实想法,因此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反过来“被XX”格式因其创新性得到更多人的欢迎与喜爱,从而流行范围更广,受关注程度更高。
第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导向作用。
由于电视媒体的权威作用,特别是一些像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在华人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电视媒体,使得电视节目的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电视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社会语言的时尚,社会上的很多新词新语都是通过电视首先得到推广,进而使人们效仿、模仿。“被自杀”一经报道,人们便很快仿造出“被自愿”“被就业”等,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新词新语的出现为语言环境增添了生命力。在任何社会、任何情况下,语言规范都是必需的。“被XX”格式在短时间内广泛流行,而语言学界对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达成广泛共识的规范性原则还有待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振兰.从大众传媒看新时期新词语的传播与发展[J].现代传播,2008,(1):34.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3.
[3]姜卫玲.受众心理与新闻娱乐化——解析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J].新闻爱好者,2008,(6):43.
[4]杨丽霞,石雪.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语文建设,2013,(11):53~54.
(孙冬惠 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1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