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汉语言文学毕业正文

汉语中存在量词“掘”

  • 投稿小鲸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834次
  • 评分4
  • 31
  • 0

王亚丽

敦煌写本医方《头、目、产病方书》第3930页中有两处“掘”的用例,原文如下:“又方取葱白两握掘豉半升”(第3930页,第55行);“葱一掘”(第3930页,第126行)。范崇峰(2007)《谈敦煌卷子中的量词“掘”》(以下简称《谈》)认为上例中的“掘”为量词,并引证文献用例说明汉语中存在量词“掘”。引证的文献大多可以作为“掘”量词用例的确凿证据。

史文磊(2008)《汉语中真的存在量词“掘”吗》(以下简称《汉》)一文认为:“所谓量词‘掘’,实为量词‘握’之形讹,二者形近,是书手写错了字。”并通过对范崇峰《谈》文所举例证一一反驳,得出结论:汉语中并不存在指“把、握”的量词“掘”,第3930页二例“掘”实为“握”字之讹无疑。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汉语中确实存在量词“掘”,只是因为是方言用法,使用范围较小,所以在文献中亦不多见。

四川的部分地县如武胜县,现在仍然用“掘”作量词,且称量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该地方言中“掘”作量词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一是指用手指所抓取的分量。这种称量方式称量的对象较广,凡轻薄细碎、方便用手指抓取的粉粒状、小片状、小条状等物均可用“掘”来称量。如“一掘海椒面、一掘盐、一掘白糖①、一掘芝麻、一掘米、一掘瓜子、一掘茶叶”等,细剉、切片或小条状的中药也多用其称量。二是指数量极少。如“一小掘、好少一掘”。也可重叠“掘”表示数量少,如“一掘掘”,义即“一点儿”。

武胜方言中量词“掘”读音为[t?io],这个读音普通话无,但中古有此音。王力(1980)为《广韵》鱼部拟音为[io]。罗常培(1933)《唐五代西北方音》(以下简称《唐》)为《开蒙要训》注音拟《切韵》音值时用到韵母[io]。如“处”字,《切韵》为“吕与切”,《唐》注音为[t??io];再如“书”字,《切韵》为“伤鱼切”,《唐》注音为[?io](罗常培,1933)。由此看来,中古舌面音声母能与韵母[io]相拼。武胜方言中现在仍有[t??io]的用例,如“[t??io]②一眼”,意为“瞅一眼”。也有[?io]的用例,如“好[?io]人”,意为“好羞人”。武胜方言中的[t??io]、[?io]、[t?io]是中古音的遗留无疑。武胜方言中发[t?io]音的除“掘”外,还有“脚、觉(感觉义或醒悟义)”等字,而这些字在西北方言中均发[t?y?]。据刘伶《敦煌方言志》,敦煌方言中“掘”对应《广韵》中的中古音,属“月”部(刘伶,1988),就这个字而言,古今语音变化不大。方言用语中有些能找到对应的字,有些很难找到现成的字来对应,因而多用音近字来记录。考证量词“掘”的来源,从“掘”的古代和现代常用义,似乎都很难引申到量词“掘”。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掘”来记录[t?io]的量词用例,应该就是“掘”量词用例的来源。或者“掘”在中古本有这个量词用法,仅因为是方言用法,使用的范围较小,因而文献记录较少,所以这种用法鲜为人知。

再看敦煌医方残卷《头、目、产病方书》第3930页中的两例,后一例是量词用例无疑,前一例“两握掘”放在一起,范崇峰认为可能是书手将用来注“握”的“掘”羼入正文,这种可能是有的。书手抄写时有可能用自己熟知的方言量词“掘”来注“握”,或者药方作者觉得“掘”或“握”的用量均可,所以补了一“掘”字。

“握”为一手所握之量,“掘”为手指抓取之量,可以是三指,也可是五指,较“握”之量为少。《汉》文据不同版本“握”和“掘”异文及“握”字使用更为广泛就断然判定“掘”全是“握”之讹误则不准确,其认为汉语中根本不存在“掘”的量词用例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本文是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敦煌写本医籍语言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1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四川方言中的“白糖”即“白砂糖”。

②因找不到与拼音相对应的现成字,所以直接标注方言中这个字的

读音,后文[?io]同此。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范崇峰.谈敦煌卷子中的量词“掘”[J].中国语文,2007,(2):187~188.

[2]史文磊.汉语中真的存在量词“掘”吗[J].中国语文,2008,(3):281~284.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51.

[4]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3:67.

[5]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3:87.

[6]刘伶.敦煌方言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67.

(王亚丽 甘肃兰州 甘肃中医院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730000)